任何一場戰爭,無論指揮官如何設想,但是都必須承認一個事實。他的設想依舊需要士兵去執行,他的成功依舊需要屍體去鋪就。無論多麼偉大的勝利,都需要足夠的鮮血染紅,足夠的屍體奠基,足夠的百姓哀悼。否則,都稱不上偉大的勝利。

第二次俄土戰爭中,如果說海軍陸戰隊承受了巨大的傷亡,成為了彼得的第一個犧牲品。那麼在庫巴城承受著三十萬土耳其大軍圍攻的俄國第一.第二師團,恐怕很快就要成為第二個犧牲品了。

戰爭,已經度過了一個星期了。庫巴城也忍受了一個星期的摧殘,城牆破碎,廢墟一片。任誰也看不出這原來是一座俄土邊境繁榮的城市。

起初,土軍發動進攻,就承受了巨大的損失。當然,這是無法避免的。土耳其的大炮,第一天的無間斷炮擊,就把庫巴城的大門打的支離破碎。然而俄軍士兵依舊在城門口組成血肉城牆,阻擋著土耳其軍隊的攻入。

雙方在城門口發生前所未有的激戰。無數的士兵推攘著,所有人集成一團。擠在中間的俄土士兵甚至都沒有辦法揮動手中的刺刀,隻能直挺挺的把刺刀對準敵人,依靠後方戰友的推動,把刺刀刺入敵人的身體。直到自己也死在敵人的手下,成為雙方士兵踩踏的屍體。

而城牆上的俄軍也不斷的把炸藥.炮彈.彈丸.石頭,任何能夠產生傷害的物體傾瀉到敵人的頭上。整座城市邊緣,仿佛一個巨大的螞蟻窩,無數的士兵在裏麵糾纏廝殺。

土耳其的總指揮托克力親王已經處決了數百名退卻的士兵。土耳其士兵雖然是來自與各地軍頭們的軍隊,現在也依舊歸屬於軍頭管轄。但是他們畢竟是經受了正規軍的訓練,並且效忠蘇丹的。這是毫無疑問的。

土軍兵力龐大,可以輪番進攻。雖然損失慘重,但是對於高達三十萬大軍的土耳其來說,依舊是可以忍受的。

如果說,攻城戰是土耳其人早已預料到的慘烈,他們也為此準備好了付出巨大代價的心理準備。那麼,攻入城內後的戰爭,卻遠超出了土軍的想象。

四天的不間斷進攻,付出了三萬人的代價,終於攻入了這座夢寐以求的城市。按照原本的規律,傷亡慘重的攻城戰之後,應該是勝利者享受甜蜜果實的時候。然而,他們卻發現這是塗滿了毒藥的果實,而且一點兒都不甜美。

攻城戰雖然損失慘重,激烈無比。但是無論是進攻的土耳其,還是守城的俄國軍隊,都是按照傳統的方式在作戰。雙方你來我往,雖然打的激烈,但是基本就是那些招數,沒有什麼創新。俄土兩軍的指揮官大都預料到了。

然而,當土軍進入城中,戰爭模式確實一下子讓他們暈頭轉向。原本按照現在的歐陸作戰模式,攻入敵人的城市應該是敵人窮途末路,自己趁機發財的時候。然而,俄軍的戰術徹底將他們打入低穀。

俄軍總指揮官第一師團的師團長謝爾蓋夫執行了彼得的城市防守戰術。所謂的城市防守戰術,可以說是相當惡毒的作戰模式。因為無論是敵人還是自己人,最後都將沒有勝利者。隻能是兩敗俱傷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