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裏一片寂靜,誰也沒有想到阿穆諾夫從對方口中威逼利誘的答案居然會是這個。
對於彼得而言,今天是他一生中注定難忘的一天。不是因為他成功的使得土耳其蘇丹分兵並將五萬勤王大軍消滅,也不是因為他今天打到了人生的第一頭鹿,而是他見證了一頭平凡的母鹿而不平凡的母愛,見證了黎民百姓的偉大與忍耐。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句話是唐太宗李世民總結隋朝亡於農民起義的經驗之談,也是流傳後世的曆朝曆代君主的誡言,然而不知又有幾位君主真正理解這句話。
彼得當然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更是語言精練優美至極,堪稱象形文字的巔峰。倉頡造句,到底有沒有驚天地泣鬼神,彼得不知道,但是對於全人類的文明發展而言,又何止驚天地泣鬼神。
中國古代的老子.孔子.莊子等等,這些思想家的所思所想,均寄托於這些精簡的文言文。很多深刻的大道理,往往一句話就說明白了,翻譯過來的白話文也很簡單,但要真正理解它,卻是千難萬難,花一輩子也難以讀懂。
比方說,老子作為道家鼻祖,無為思想的開創者,流傳於世的不過一篇《道德經》罷了。《道德經》,說是一本經,其實不過寥寥數千字的文章罷了。然而就是這數千字,蘊含的哲理智慧,就可以成就其大思想家的功績,足以讓後世研究數千年之久。其中的智慧,亞裏士多德,恐怕也就如此。
中國的統治藝術實在高超,後世彼得僅僅隻是一個簡簡單單的普通人,也實在不需要去了解這些。然而,這個土耳其女人,卻是給他上了一課。
西方自詡民主,然而此刻的十七世紀,其實堪比蠻夷野獸。過去不久的三十年戰爭,竟然神聖羅馬帝國一半的人口消滅,許多地方半數以上的成年男子死於這場戰爭。這又是何等的暴行。
中國當然也有發生過這樣恐怖的死亡率的戰爭,但是俱都在改朝換代抑或外族入侵,但是一般而言也要數百年的和平才會發生一次。然而在此時的西方,歐洲各國,這樣規模的戰爭隻會愈發的龐大,愈發的頻繁,百姓就連幾十年的和平安逸都享受不到。由此可見,後世的一戰二戰的殘酷,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現在的戰爭從死亡率上看,一點兒都不亞於一戰二戰。
如果彼得是一位純正的西方人,自然見怪不怪,然而他的靈魂卻是來自後世。因此他和現在的歐洲各國的君主有本質上的區別。中國的傳統教育,都在教導統治者向善,要求君主善待百姓。雖然彼得因為時勢所迫,做出過一些傷害俄國百姓的事情,例如發動內戰,烏克蘭戰爭,第一次土耳其戰爭。但是,他卻依舊努力做到善待百姓。
正因為如此,在第一次俄土戰爭之後,彼得開始大量地減免稅賦。作為第一次俄土戰爭的戰場,滿目瘡痍的庫巴地區,自然也享受到了大量的優惠政策。當時彼得的財政大臣曾勸過彼得,要求把斯拉夫血統的俄國人和這些原本生活在庫巴地區的土耳其人區別對待,身為戰敗者的土耳其人不應該享受到沙皇陛下的仁慈。
如果是一名土生土長的西方人,自然欣然接受,畢竟免去的稅賦是原本應該拿進國庫的錢。但是彼得拒絕了,他讓庫巴地區的土耳其人享受同等的待遇。不為什麼,就是因為他自小接受的教育就是民族平等,和平共處,善待百姓。
今天,作為善政的頒布人彼得,終於明白了善政的好處。他保住了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