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建壩蓄水(1 / 2)

彼得既然想到了辦法,下定決心要好好利用這座蓄水量極大的湖泊,好好給波蘭人喝一壺。首先要做的就是將這裏好好的封鎖起來,然後在上麵建造攔水堤壩。

奧德河從南麵而來,流入什切青瀉湖,繼而流入波羅的海。彼得隻要把什切青瀉湖的兩道口子堵住,然後等待雨水的積蓄,加上人為因素,就可以人為地製造一次小型洪水,彼得並不指望能夠憑借洪水的力量將波蘭軍隊衝垮,隻要能夠把廣闊的戰場弄得泥濘不堪,就已經勝利在望了。

理論上來說,東方戰爭史上的水攻,一般而言都是在河流上遊建壩蓄水,然而彼得卻想要在奧德河下遊建壩蓄水,然後讓水衝上上遊,聽起來就覺得不太可能。

彼得自己也知道這根本不可能,但是什切青瀉湖的巨大的蓄水量,就已經為其奠定了完成一次奇跡的基礎了。彼得隻要把什切青瀉湖的兩頭堵住,等待雨水將其灌滿,開閘之下自然就可以做到,雖然做不到水淹的大半個波蘭那麼誇張,但是把眼前的區區的一個什切青弄得泥濘不堪還是可以做到的。

前文介紹過波蘭王國的地形,全國絕大多數是平原,隻有南部一小片山區,這就導致波蘭的地勢起伏不大。東方的黃河和長江決堤,之所以能夠做到那種水淹數百萬人的程度,除了黃河和長江的水量豐富,最重要的是他們均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而且全國的地勢起伏很大,西邊地勢高而東邊地勢低。

然而波蘭卻並不是這樣,因此隻要彼得操作的好,讓奧德河下遊發起一次小型洪水衝擊,絕對會讓波蘭人目瞪口呆,因為人類的常識就是水往低處流。但是波蘭平緩的地勢卻可以讓足夠大的水勢可以衝擊到上遊的一部分土地。而隻要一部分就已經足夠了,隻要洪水把波蘭人的營地弄得泥濘不堪,彼得就已經勝利了。

為了實現這次的計劃,彼得決心把自己的近衛師**來封鎖波利采,並且把什切青地區的民眾抓捕起來,強迫他們為自己修建這座攔水堤壩。而在應對波蘭的問題上,彼得比卡爾十一世更加的徹底,采取絕對性的防守。

什切青居住的可不僅僅隻是波蘭人,還有很多日耳曼人,甚至一些斯拉夫人,然而不管是什麼人,聽從於彼得的土爾扈特部的蒙古騎兵四處遊蕩,將本地的居民強行抓捕起來,送往什切青修建堤壩工程。

出於保密性的問題,什切青的工程進度很慢,同時工作的人數隻有二萬不到,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證俄軍能夠控製這些人而不逃跑,為了趕工程進度,監督的俄國士兵隻能夠不停地督促這些人拚命幹活,不完全統計,死在什切青瀉湖工程的平民,累計加起來恐怕快要到達五萬多人,戰爭過後,什切青地區十室九空.一片荒蕪。

為了給什切青瀉湖的堤壩工程打掩護,彼得命令前線也開始大規模的修建工事,隻要什切青瀉湖的工程一天不停,前線的工事也要一天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