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根和卡洛焦急地在巴登親王的營帳中等待,心中焦慮之下,即便是上等的紅葡萄酒也是食之無味。許久之後,營帳的大門終於打開,但是巴登親王的到來並沒有給予他們任何好消息。
巴登親王雖然也不知道俄國人到底在下遊做了什麼,但是多年的戰爭經驗,以及那場他人生中的慘敗—坎納戰役,告訴他,對麵的那個小沙皇絕對在準備什麼陰謀。坎納戰役的慘敗,可以說是他多年來為數不多的幾次大敗,也是他人生和榮譽的汙點。
事後的分析讓巴登親王逐漸了解,俄國沙皇彼得一世絕對不是個尊重傳統的人物,既然對方敢於違反常理,放棄弱小的法國人而先算計優勢的奧地利軍隊,就可以看出軍事常識對於像他這樣的人,絕對是隨時可以拋棄的玩意。
因此已經慘敗過一次的巴登親王,雖然說不出什麼理由,但是堅決要求波蘭國王能夠同意把大軍撤離,至少要遠離俄國人的陣地。但是奧地利的幾萬殘兵敗將,實力太過弱小,很難讓波蘭國王尊重他們的意見,幾番爭論之下,隻不過是得到了其他波蘭貴族的嘲笑罷了。
“既然奧地利已經被那個小孩子打怕了,就有我們波蘭人的馬鞭好好教教你們。如果實在害怕,那你們就離開吧,反正奧地利的軍隊留在這裏也作用不大。”這是刪減的原話,許多侮辱性的詞彙已經刪去,但是字裏行間仍能夠看得出強烈的恥辱。
揚·索別斯基遵從大部分的有實力的貴族們的意見,但是還是允許了奧地利軍隊可以調離這裏,美其名曰:尋找有利戰機,實際上也是讓他們離開的意思。
巴登親王把事情的前因後果與歐根和卡洛兩人講述,講完以後說道:“我們好心提醒他們,倒顯得我們膽小怕事,我還偏偏不如他們的意,就呆在這裏。一旦我走了,還不是坐實了他們的侮辱,承認我們膽小了?”
然而歐根卻是說道:“巴登親王,我們還是乖乖的離開吧,我突然想到一個好主意,一個算計俄國人的主意。”
............
彼得重重地坐到座位上,整個人癱軟著,侍從趕忙把彼得沾滿汙泥的馬靴脫下,換上一雙嶄新的牛皮馬靴。
彼得去視察什切青瀉湖了,這個瀉湖積蓄了大量的水,無法流通的奧德河橫向肆意,到處流淌出來,導致什切青瀉湖周圍到處是泥沼地,戰馬根本無法進入,那些泥漿會把馬蹄整個兒泡爛的,根本無法踏足。彼得隻好自己步行,深深地陷入,又整個兒地拔出來,彼得走了許久,勞累不堪。
雖然身體很是勞累,但是心情卻很愉悅,他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波蘭人在這樣的沼澤地裏戰鬥的場景。
書記官阿穆諾夫把一份文件交給彼得,說道:“陛下,前線的最新戰報,今天早上奧地利軍隊正在集結,似乎已經準備開拔離開了?”
“哦?他們發現什麼了嗎?還是說維也納決定退出這場戰爭了?波蘭人的營地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