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1 / 2)

彼得騎在自己的諾曼底馬上,這匹駿馬是彼得親自從俘獲的諾曼底戰馬中挑選,冷血馬,四肢短小強壯,身體寬而結實,動作靈活,又能刻苦耐勞,正是彼得最適合最喜歡的性格,口鼻間吐出灼熱的呼吸,在寒冷的冬季形成無形的白霧,靈活而溫馴。

彼得總有點兒覺得不對勁,一路走來,幾乎沒有遇到多少有組織的抵抗,這是很不正常的。波西米亞的總指揮官巴登親王到底去哪兒了?波西米亞王國好歹有數萬大軍,怎麼一點動靜也沒有。

一匹快馬迅速從後方奔馳而入,侍從們阻擋住了他的腳步,一封前線的軍報交到了彼得的手上。阿穆諾夫接過信,念給彼得聽,“瑞典與勃蘭登堡之軍隊,順利突進,未遭遇任何之有力抵抗,不日進抵綠山城。”

彼得仔細思考了一陣,就連小本尼迪特和腓特烈也沒有遭遇抵抗,難道巴登親王把軍隊全都調到了薩克森一線?巴登親王會有這樣的魄力?難道是誰在給他出主意嗎?彼得回過頭來,肅穆地說道:“把地圖拿來。”

看到彼得難得出現的鄭重嚴肅,阿穆諾夫也有點兒感到事態嚴重,連忙彎下腰,把胯下馬匹口袋裏的地圖拿出,仔細卷開,交給彼得。

諾曼底戰馬寬厚的馬背使得地圖完美地覆蓋其上,彼得把馬背當成了簡易的書桌。現在的局勢,三路大軍自三個方向圍攻,目標很明顯,一舉吞下西裏西亞,把這塊富庶發達的地區占據,減弱奧地利的戰爭潛力,甚至迫使其退出這場戰爭。

這個年代的火炮並沒有那麼厲害,因此攻堅戰依舊是艱苦卓絕的作戰方式,巴登親王完全可以把軍隊駐紮在沿途的各個城市,節節抗擊,讓聯軍陷入無窮無盡的攻堅戰中,或是集中兵力防守戰略要衝,切斷聯軍的補給線,都是極好的也是常規的戰術。

然而事情發展到現在,彼得漸漸地看出來一點兒不對勁。如果說巴登親王認為俄軍的戰鬥力強勁,坎納戰役.什切青戰役的失敗,讓其不敢把有限的兵力投入到抵抗俄軍的前進中,但是他卻連瑞典和勃蘭登堡也不抵抗,卻是怎麼也說不過去。

瑞典和勃蘭登堡的聯合軍隊,總計不過六萬餘,再加上小本尼迪特和腓特烈是合作關係,並沒有組成真正的聯合部隊,可以說是號令不一,沒有真正團結一致。巴登親王擁有三個整編的以逸待勞的波西米亞軍團,戰力上可以說遠超過瑞典和勃蘭登堡的總和。

早在奧德河會晤中,關於瑞典和勃蘭登堡聯合部隊的指揮權,兩人就已經爭論不休,彼得故意支持讓他們形成合作關係而不是上下級關係,為的就是讓巴登親王看到這裏麵的破綻,讓這兩人的部隊吸引波西米亞的主力。

柿子撿軟的捏,如果巴登親王以防守為主,那自然就沒有什麼好說的。但是如果對方膽子夠大,想要以攻代守,那麼彼得故意留給他的破綻,瑞典和勃蘭登堡,自然是首選。

事實上,連續數月的作戰,瑞軍,勃蘭登堡,俱都是筋疲力盡,瑞典國內兵源已經接近枯竭,後力不濟,勃蘭登堡的國土是主要戰場之一,幾次大戰下來已經哀嚎遍野,士兵的厭戰情緒嚴重,到底還有著多少戰力,誰也說不準。

因此,奧地利戰爭中,剛剛入場的薩克森,以及隨著波蘭戰敗,能夠直接得到國內補充的俄軍,才是主力。

所以彼得故意讓瑞典和勃蘭登堡露出破綻,吸引巴登親王的主力,而自己則和薩克森將西裏西亞徹底鯨吞。戰爭就是這麼殘酷,戰鬥力不足的軍隊,就隻配當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