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從百依百順到一聲怒吼(2 / 2)

沒人想要聽一個弱者的呐喊!

吳摩西憤然離開傷心地,踏上出延津的火車。

當被問到名字的那一刻,在火車穿過山洞的瞬間,一個名字滑到吳摩西的嘴邊。

他大聲的說出:“羅長禮”!

那個在楊百順、楊摩西、吳摩西心目中神氣的、璀璨奪目地“喊喪人”的名字。

他已經不耐煩做一個百依百順的人。

不高興做總是去尋找“我要到哪去?”的人。

他要做一個能喊出最強音的人。

潛意識裏的他,想做自己人生的主角。

話劇到此戛然而止。

從他冠上“羅長禮”的名字的那一刻。

他會經曆怎樣的人生?

發出怎樣的聲音?

我們都不知道,我們也不在乎!

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會長期的,真心的,去關注另一個人?

聯想到《一句頂一萬句》作者,老劉同誌,2008年在加拿大訪問中自費補差價“換房間”的小插曲。

自行腦補老劉被中不中,西不西的老“江姐”教育的”名場麵”。

“我們在這裏少花一分錢,國內的工人、農民就能多花一分錢....”

“集體大通鋪我們這代人不都睡過嗎..”雲雲。

老劉的神回複,“買醬油的錢是買醬油的錢,買醋的錢是買醋的錢....”

再次自行腦補老“江姐”做東,卻沒給四個遠道而來的中國作家上酒。

老劉自購一杯酒水,對窗獨樂樂的瞬間

酒是靈感快樂水,可樂是肥仔快樂水,奶茶是巨嬰後天奶水…

到了楓葉國,沒有賞楓葉,喝小酒,豈不遺憾。

李白醉酒才能給楊貴妃寫詩,黃永玉醉酒更會畫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貓頭鷹,老劉也可能醉酒了更好玩…

這個道理,估計老“江姐”不懂。

老“江姐”已經不懂中國人,老“江姐”更不懂現在的中國男人。

中不中,西不西。

洋不洋,土不土。

半中半西,半洋半土。

總是有點那麼半吊子的感覺。

這種,算是夾生飯嗎?

或者是“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等等大道理?

那種本土生長,異地嫁接,通過啥啥啥途徑長出來的“奇葩果”?

想到此處,不禁莞爾....

人間百態,好有趣。

現實,遠比小說更搞笑,更狗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