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從都市到世外桃源,每個人都想拋開當下去尋找香格裏拉(2 / 2)

馬原的很多朋友隻要上山,隻要去馬原家,都帶著水桶。

馬原的朋友們要在馬原家的泉水上,直接接下來從地底下剛剛流出來的山泉。

馬原還在自己家裏蓋了一個哈尼式的磚木建築。

南糯山夏天最熱的時候也不超過25度,晚上睡覺,三伏天還要蓋棉被。

馬原自己養了很多家禽家畜,包括隻狗、一群雞、幾隻鵝、幾隻貓,一池塘的魚,還有三隻美麗的孔雀,這是普通人夢想的田園居。

陶淵明不過如此,而且陶淵明還得自己種種地。

馬原把自己的生活營造回了上古時代,回到了老子所描述的充滿雞犬之聲的情形。

南糯山就是馬原的桃花源。

在這樣一個對身體倍加重視和警惕的社會裏,時年60多歲的馬原以一種特立獨行的方式,完成了自身和死神的鬥爭與和解。

馬原說:“生了病,其實是一個挺奇妙的事。一場大病對人生其實是一個極好的饋贈。”

“一場大病會把任何人變成哲學家。”

“這個不是開玩笑,你們想一下,如果一個人,讓他每天去麵對自己的生,自己的死,那麼你說他能不是哲學家嗎?”

“他一定是哲學家。生和死,這是最大的哲學。”

但馬原渡過神仙世外桃源後續的日子裏,也就是2022年6月,馬原年幼的兒子馬格,13歲,因為心髒病猝死。

據說,馬原拒絕給兒子做心髒病手術,說是“壽數到了”。

馬原在南糯山建的那一座2000平米的城堡,他的世外桃源,他的香格裏拉,和妻子、兒子共同生活的地方。

在這個城堡裏,馬原應該就是城堡裏的“王”。

馬原沒有讓兒子馬格上學。

馬格從小接受教育的方式,就是在家看父親馬原指定的童話書。

明知兒子馬格患有先天性心髒病和馬凡綜合症,馬原卻堅決不讓其看醫生,接受治療。

原因是馬格自認為,心髒是不能動的,看來馬原無論對什麼病,都有自己堅定不移的一種理念。

是個固執己見的人,是個認為自己都對的人。

在這樣的男人身邊生活,很危險、很疲倦。

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馬原自己對疾病的認識,或者說某種堅信,讓自己的生命延續了下來。

但對於兒子馬格,是否同樣適用呢?

如果馬原的兒子馬格,有獨立選擇的權利,他是否先要活下去,而不要被治療呢?

兒子馬格走後,馬原帶著笑意回憶。

“他的人生就是爸爸媽媽、天地世界,美麗的地方,愉快的回憶,真的再美好沒有了。”

“他連被女孩騙都沒經曆過!”

“不經曆被女孩騙,被朋友騙,被別人欺負。”

“他的生命裏沒有絲毫這些東西,你說多美好啊!”

一隻小貓小狗,如果生下來,就從沒被喂過成塊的肉、骨頭、魚,而隻給普通飯食。

小貓小狗當然無從比較,無從選擇,會認為普通飯食也很好吃。

但當它們嚐過了肥肉、大骨頭、鮮魚、嫩蝦後,它們還會認為普通飯食“很美好”“再美好沒有”嗎?

不見得吧!

對生命的感受,對自己人生的選擇,應該是個體自己來做的。

馬原對自己身體的支配和生命方式的選擇,無可厚非。

馬原用自己的抉擇替他人的生命做決策,做判斷,是武斷和霸道。

獨裁,獨斷專行不僅存活在社會組織架構裏,在家庭中亦然。

即使三個人中,也總有一個獨裁者。

獨裁者的想法,無論是理想還是妄想,都影響著身邊的每個人。

麵對紛紛擾擾的世界,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夢想的桃花源,都想找到自己專屬的那個桃花源。

但每個人的桃花源,心中的香格裏拉,都隱藏在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