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之中孕育著無數神奇的先天生命,孕育有長短,能力有高低。然其中有些特殊的個體,孕育了無數個紀元,其中有一個叫做盤古,有一個叫創世,這些個體的使命是為開天,本應該孕育一量劫之後才會成熟覺醒,竟似被什麼觸動,竟陸續出現了提前覺醒,而盤古與創世本是孕育的最成熟的幾個個體,雖已到了最後階段,終是差了幾十個紀元,創世和盤古先後覺醒,大道冥冥,都明了了自己的使命,即使孕育不全,然而氣機牽引之下,不得不勉力開天,先後相差了半個紀元,創世七天創造創世之界,而盤古開創了盤古界。因都力量不全,勉力開天,創造的世界有缺,是為天道五十,實為四十九,遁去了其一,因而天道有缺。然因孕育時間長短有別,創世沒有盤古強大,開天之後立刻隕落,肉身元神化為天地一切,而不像盤古一般,元神分為老子、原始、通天三人,部分肉身變為巫族。也因天道有缺,每一紀元末因果糾纏,天道會進入一種虛弱期,必有大劫降臨。
幸運的是,盤古界鴻鈞自修成聖,發現了這天道的缺損,鴻鈞為補全了一二,舍身合道,第一紀元的結束,因果糾纏,災劫來臨,為防天地大損,鴻鈞指引坐下六位聖人弟子,封神重立天庭,宣泄了末世大劫,雖天地有損,然而並沒有發生大的損失。而創世之界,因為創世弱於盤古,所創的界麵更不完善,天道有缺也沒有人舍身合道,引導渡劫,上紀元末期,末法來臨,諸神混戰,史稱諸神之黃昏,天道大損,六位主神隕落了2位,其他四位兼盡重創沉睡,其餘次神更是隕落大半,剩餘的陷入了永眠。而創世之界本該徹底毀滅,然正應了那句凡事均有一線生機,那冥冥中已消散的創世元靈或許不忍其創造的世界毀滅,保留了人間一點火種,雖很多種族還是滅絕在了大劫中,仍有幾個種族留有火種下來。本紀元以來,由時空縫隙或其他各種各樣的原因,盤古世界等一些其他界麵不時有人穿越來此界,雖才不多的幾個,但是不可否認的帶來了新的變數和活力,而那一線生機就多半藏於這變數之中。因此,此界各族竟有欣欣向榮之態,然後本紀元已過大半,盛及必衰,因果糾纏,新的大劫已在孕育,如果再沒有人引導,則將再次麵臨滅世之災,對這個已遭重創的世界,將是真正的滅世之劫。
而我們現在的盤古界,自從上紀元封神以來,人族成為天地主角,隨著科技文明的不斷發展,人族盛及一時,其他各族均隱沒不出,然則物極必反,盛極必衰,人族獨占世間,卻不知進退,所需無度,又因過於借助外力,不修己身,導致天地靈氣稀薄,物產枯絕,古老的傳承也已經沒落,各路仙神的信仰斷絕,末法降臨。鴻鈞道祖推演天機,見大劫已孕育成熟,即將到來,本欲再開封神,引導渡劫,奈何世界眾生,不再信仰仙神,道統旁落,無從引導。
混沌不計年,此處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到處是狂暴的罡氣,將時間和空間都絞碎,此乃世界的本源之地,也是毀滅之地,萬物到了這裏都將被混沌同化,變為其中的一部分。在這混沌的某處,一座道觀懸浮其中,本應顯得突兀的道觀,卻蘊含道韻,暗應大道,發出淡淡的青光,竟不為混沌所動。道觀上掛一朱紅額扁,上書幾個金光大字,正是當年道祖鴻鈞講道之所,紫霄宮。進得道觀大門是一個院子,簡單古樸似平常一個小院子,院中兩個小道童正在做些掃水清掃。穿過院子,是個門戶,門戶緊縮,道祖閉關與此。門戶之後卻是一片深幽的混沌,不似外麵的狂暴,自有一種平和玄奧韻味,混沌之上,懸一台,台上坐一道人,貌不可辯,正是鴻鈞道人,身於天地玄黃外。其下首左右各擺放有三個蒲團,隻是不見有人坐於其上。本閉目打坐的道祖似有所感,手指微微彈動了兩下,眼睛開闔,望向遠處,目光竟似穿了門戶,穿過了道觀,投向混沌深處那殘破的創世之界。
“一線生機竟是在此.........”
遂命童子進來,吩咐幾句,讓其去請三清、女媧以及西方二聖過來。
不消片刻,六道氣息無聲無息的出現在道觀門口,為首者騎一青牛,一身麻布長袍,手持一歪木拐杖,氣息平淡,竟似一個普通老農,觀其麵貌正是人教老祖,太上老君是也,其二乃一手持拂塵的老道士,雖白發白須,但皮膚光澤,白裏透紅,似比新生的幼兒還嬌嫩,正是原始天尊。其三則是背有四把劍的俊朗青年,束發紮冠,做一文士打扮,但氣質卻如絕世寶劍,鋒芒必露,此乃通天教主。其後乃一宮裝佳人,頭頂鳳冠,人身蛇尾,亭亭玉立,說不清的風情,不消說,此為女媧娘娘。最後是兩個和尚,一者肥頭大臉,慈眉善目,笑意盈盈,手持一截樹枝,呈現七彩色,另一個則腳踩蓮花,眉目愁苦,大慈大悲之態,正是西方準提和接引兩位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