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唐母果然叫了蘇釋兩兄妹前去,說得些許閑話,抱著蘇沉道:“你娘讓你哥哥上京,想不想跟著一起去?”說畢又轉向何蘇釋,“可是有意思上京?我估摸著也該是準備準備的時候了,既是要應試,總要提前準備一番,當同那處的學生好好熟悉熟悉才是。”
何蘇釋笑道:“自然照奶奶說的,隻是不知當什麼時候去。”蘇沉則可憐兮兮的道:“若是去了,不就很久都見不到奶奶了?”
唐母笑著拍了下她的頭,“我看你是早想出去瞧瞧了吧,做出這一副樣子!”蘇沉不好意思的埋頭,“奶奶亂說,我便真的想跟奶奶一處,你卻這般傷孫女的心。”
唐母將她往懷裏使力的揉了兩下,向著張氏道:“你瞧這兩個孩子,總是這樣子狡猾,讓人可不住心痛。”
張氏抿嘴笑道:“老太太也不說是誰寵出來的,若沒有您壓著,借他們十個膽也不敢跟前耍滑頭啊。”
唐母眯著眼睛笑了半晌方問道:“你說是讓他們什麼時候去?要不先過了夏天?路上怪熱的。”
“允緣說是最好早點日子,怕是若過了這一段,京中會更亂。”張氏遲疑一下,還是道。
允緣是蘇釋兩兄妹母親吳氏的名字。
唐母有點不高興,放了手上的帕子,往後靠了靠,“既是知道京中亂,還巴巴的讓人早早過去,不會過些日子再去麼?也不差這兩三年!你們一家兩家的都沒個計較,也都幾十歲的人了,做事情還是這麼不穩妥,什麼人都往家裏拉,要是出了事情,也不是好玩的!”
張氏諾諾的應了聲,小心辯解道:“允緣的意思,釋哥兒也十六了,再等得兩年,年齡總歸偏大,若是入仕,早點總是好的,積點資曆。再者說了,雖然現下京中亂,畢竟也連不到我們府上,也沒人在裏麵被扯著,想是還算安定的。”
唐母麵色緩和了些,“我也明白她的意思,隻是現在時勢不大好,我總想著孩子還是等過點年歲出去,也好少走彎路。”
一時張氏也鬆了口氣,“雖是如此說,但也要自家走自家的路的,總不可能釋哥兒一直靠著家中吧?雖然年紀還不大,卻也不小的,總得自己曆練一下,想初時二弟未曾弱冠就四下遊曆,入仕後各國的跑,何等辛苦危險也不見老太太擔心成這樣,孩子雖有家族蔭蔽,但也要自家有本事,懂點世故方才是正理的。老太太哪裏還用我們這些底下人說這等話?”
唐母歎了口氣,“我又何嚐不知道這些,”說畢摸了摸蘇沉的頭,“這兩個孩子打小都是我在照顧,看著長大,又父母俱不在身邊,好歹更可心,如果想得太疼了些,也是有的。”
蘇沉半靠在她懷裏,眼睛往何蘇釋那頭一掃,那家夥頭偏低,也不知道想點什麼。唐母感慨一番,又道:“說起這時局,你也不是不知道,何苦又什麼人都往家裏帶?我還在,便能護住一會,到底不是個好事,別人也不一定記你的好,如若讓上麵誤會了,又該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