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入京,房裏開始收拾東西、打點需要帶過去的行李和仆役,蘇沉本打算借著這段時間好好學點東西,但人人心情浮動,她自然也受到幾分影響,到底還是有學不進去的感覺。
對於未來的日子的憂慮,出於一種奇怪的無法言喻的心理,她也沒有同歸來的何蘇釋說。快要出發的時候,唐母說了許多的注意事項,府內也蔓延著一種焦躁的氛圍。
最後終於定下了大丫頭隻帶冬葵和使君,孫嬤嬤管理下人,外加幾個護院小廝就夠了,其他的京城自會有。
轉眼旬月,跟府內人告辭之後,崔何兩府的船隊沿運河而上,初定的路徑是由水運至東京城外碼頭處,換馬車入城。
一路上還算順利,隻是本打算好好飽覽沿途風光的蘇沉因為暈船隻好常待在艙裏,真正的景致倒是看得實在不多。好容易下了船,隻略為修整一下就入了馬車,崔母不甚放心,讓跟自己坐一車,車隊循著碼頭修出的路就往外駛去。
時值夏末,野外的花草借著潮濕的水汽仍然瘋狂的抽長蕊心,又因為一望無垠的稻田的平鋪使得這地界多了股子坦蕩的味道。
清晨,馬車吱呀呀的緩緩走在官道上,蘇沉半靠著枕頭倚著墊子,崔母半眯著眼閉目養神。兩個丫頭縮在角落裏搭著被子,眼睛一開一合,想睡又沒睡。
左右無聊,蘇沉慢慢打量這據說是京中崔府倉促備給崔母用的馬車。
車廂的木料刷著棗紅色廣漆,木料光滑沉厚,窗簾上繡著花開富貴的圖樣,富麗華美。馬車內十分寬敞,內設小幾,靠褥,小幾上擺放著瓜果點心之類的小食品,還有加蓋的茶杯,一小壺茶。一旁是幾本道家經典,甚至還奇怪的擺有一本佛家的書籍《金剛經》。
蘇沉還待細看,車外何蘇釋與崔適然低低的聲音則已透過窗簾傳了進來。
“快到了,釋之,看那邊的城牆。”
一陣沉默。
“果然高大,也不知道費了多少人力物力才能建起來。”
說畢,兩人就在一邊低聲討論。蘇沉被勾起了興趣,見崔母還沒注意這邊的模樣,就順手挑起了右邊的窗簾,偷偷露出頭去準備探看一下傳說中千年前的城牆。
這是城牆……
蘇沉的第一感覺就是這樣。
雖然隻大概看到一部分,但感覺跟見過的圖片什麼的,也沒多大區別。
她順眼到處掃了掃郊外的景色,卻要比那城牆漂亮許多,田野,稻穀,她不小心往後一轉,居然看到馬車後頭有許多挑擔行走的路人,想是入城做生意或是尋親之類的,連忙又縮了回頭。剛放好簾子就見崔母一臉笑意的看著自己。
“瓜子沒出過遠門吧,也是可憐見的,一路上不舒服成那樣。”
蘇沉臉上澀紅一下,含糊應了聲。
崔母又道,“這京都的城牆倒是件奇景,便不為它高大宏偉,為著傳說有定城磚。”
定城磚?什麼東西?
崔母見她感興趣,便把那典故說了出來。
原來相傳五代梁朝時有一位姓易的修關匠師,他精通九九算法和周易卜卦,梁朝初建都東京,征召他來設計和計算用料以及用工。從來不遭人妒是庸才,他算法簡單卻往往十分精準快捷,終於惹起了共事的嫉妒,上進讒言,說是易某自誇能恰恰算出需要多少磚塊,不多不少,神乎其技。皇帝聽後大喜,命令那個修關匠師計算所需用料,不可多一塊,不可少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