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背誦(1 / 2)

然而吳氏畢竟隻有這一個哥哥,府上來來往往的人很快多起來,何子遠也無可奈何的攜吳氏入了幾趟宮,亦是去了成郡王處。還好很快蘇州來信,蘇州離揚州較近,唐母很早得了信已經讓人去處理這個事了。又過了兩天,徽宗下旨勒令整頓京城治安,徹查成郡王之子襄敏公之女失蹤兩案,並派人調查近日朝中諸多大臣親屬被扣賭場、青樓、古玩所、拍賣行等案。旨意才下沒多久,宮中一位娘娘因弟弟被扣受驚異常,早產一子,萬幸母子平安。徽宗子嗣單薄,未料此時猶可得子,大喜之餘定於一月之後朝中大宴。

萬惡的是,何子遠一家四口均在必須出席之列——這讓吳氏才因得知哥哥平安而放下的心又懸了。

本來預期可以有三個月左右時間準備一下冬季的詩會,她知道女兒由於一些原因落水,事情大都不記得了,然而沒想到會將所學忘得如此幹淨,雖然大宴多是看表演而已,卻也不確定會不會一時興起讓人作詩唱詞。何蘇釋何蘇沉兩兄妹是何子遠的子女,如果參與了宴會,隻要提起作詩唱詞,是肯定會被催促上場的。

由於這一岔子,蘇沉的任務無形中就重了許多。她必須一定要在大宴之前掌握起碼的詩詞之道,起碼不能太難看。麻煩的是沈秦田被派去揚州,一時半日回不來,吳氏隻能親自上場教學。

這對蘇沉而言,不啻是個災難!

沈秦田教學一般來說十天上一堂課,課業不會很繁重,大多以講故事為主,間或夾雜他自己對書籍的一些理解與朝堂進退之道。總的來說,還是蠻有趣的。

然而這是建立在沒有壓力的情形下,如今吳氏挽袖上場,一切以速成為主,照她的說法:應對此次大宴當為急促之事,小心穩妥準備要緊。

吳氏堅信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以此類推,填詞亦然。於是將自己所喜詩詞小令選了兩千餘首,讓在五日內背熟,其後檢查。

蘇沉淚流滿麵……她在嚐試了兩天之後,終於決定夜戰了!

以前聽人說古時文章乃立身之本,她現在是詩詞乃立身之本。

過日子自然是用不著這些,但作為士族女子,詩詞卻是必修之道,未婚女子聚會,拚的不是女紅不是廚藝不是持家之法,是才氣詩詞……她雖然背得痛苦,但還是明白自己的處境,如果說這大半年來她什麼理解明了得最深便是自身的處境了。她想過得舒服,又何嚐沒有靠現代思想現代知識混得風生水起、吸引萬眾目光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花癡思想。

可是哪有這麼簡單?!其他朝代她不知道,但宋穿很痛苦!她隻能大概知道此時的蘇杭開封語,但許多習俗用語可以說是完全聽不懂的,還有許多禮節文化,思維倫理她都適應得想哭。

回想剛來那幾個月,每日聽到無數未明的詞語,她不敢輕易問人,晚上睡覺的時候都在不停猜測那些詞是什麼意思,見到其他人看自己的眼神奇怪些就驚懼無比,隻擔心是不是自己說的話做的事有什麼問題,沒有人可以傾訴,沒有人可以相信,那種無處可說無法可述無術可想的壓抑感差點就把她壓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