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7.孫臏受刑著兵書
你可知道,孫臏是個殘疾人?孫臏這個人真正的名字不叫孫臏,那麼他為什麼又叫孫臏了呢?
孫臏,戰國初期軍事家,出生於阿、鄄之間,即今山東省陽穀縣阿城鎮、菏澤市鄄城縣北一帶,孫武的後代。
曾與龐涓拜鬼穀子為師
孫臏在青年時期,曾和龐涓一起拜鬼穀子為師,學習兵法。據說,鬼穀子的弟子眾多,戰國時代著名兵家尉繚和縱橫家蘇秦、張儀等,都出於他的門下。孫臏為人淳樸厚道,謙虛謹慎,加上學習勤奮刻苦,頗得鬼穀子的器重。
孫臏是中國曆史上較早的軍事教育家
公元前353年,孫臏於桂陵截擊並大敗龐涓,創下了中國曆史上著名的“圍魏救趙”的戰例。公元前343年,在孫臏的指揮下,將士於馬陵誘殲魏軍,殺死其統帥龐涓,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馬陵之戰”。
孫臏晚年退隱鄄邑孫家花園,設館授徒,鑽研兵法戰策,成為中國曆史上較早開展軍事教育的軍事家,其間,著有《孫臏兵法》89篇,圖4卷。
杭州立夏吃寒豆糯米飯或者烏糯米飯的習俗
杭州人有在立夏吃寒豆糯米飯或者烏糯米飯的習俗,據說這和紀念孫臏有關。相傳,孫臏被龐涓陷害,被關進豬舍,老獄卒用樹葉煮糯米,再捏成一個個烏褐色的飯團子,偷偷送給孫臏吃。誰知,孫臏吃了這種飯團,不僅活了下來,而且身體更加強壯,最終逃出監獄報了仇。孫臏第一次吃烏糯米飯正值立夏那天,於是,人們為了懷念孫臏,就把這種習俗保留下來。
體會→感受→汲取傳說故事中的養分
孫臏離開鬼穀子後,和龐涓一同到了魏國。在魏國,孫臏遭到龐涓的陷害,身體受到了酷刑摧殘。孫臏憑著堅強的意誌,在齊國使臣的幫助下從魏國回到齊國。
孫臏為母祝壽:報母恩獻桃
相傳孫臏18歲離開家鄉齊國,到千裏之外的雲濛山(今新鄉市北效太行山)拜鬼穀子為師學習兵法,這一去12年,既沒回家,也沒給家寫封信。有一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孫臏猛然想起今天是老母80歲生日,便想:烏鴉反哺母親,羊羔跪著吃奶,動物還知恩達禮,我卻有12年沒報母親的養育之恩。於是他向師父請假回家看母親。鬼穀子摘下一個桃送給孫臏說:“這桃我是不輕易送人的,你在外學藝未能報母恩,我送給你一個帶回去給令堂上壽。”孫臏謝別師父就急急上路了。
再說孫臏的家裏,這天大擺酒宴為老母親慶壽。老母親見全家人唯獨少了一個孫臏,心裏難過,便哭了起來。正當一家人勸慰母親時,孫臏回來了。他從懷裏捧出師父送的桃,送給母親說:“今日告假回來,師父送我一個桃孝敬母親。”老母親接過桃吃了一口說:“這桃比冰糖蜂蜜還甜。”桃還沒吃完,母親的容顏就變了:以前雪白的頭發變成了如墨的青絲,昏花的雙眼變得明亮了,掉了的牙又長了出來,臉上的皺紋也不見了,走路也不用拐杖了。全家人都非常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