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更年期相關常識(1)(1 / 3)

第一節更年期真的來了嗎

早上起來,梳頭的時候,看見梳子上那麼多頭發,心裏空空的,極不舒服。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大把大把地掉頭發,以前一頭的青絲全然沒有了柔韌和光亮;再照照鏡子,一張疲倦而蒼白的麵孔失去了以往的光滑和細膩;再看看身材,已分不清腰和胸;一切都在慢慢地變化,慢慢地改變;脾氣變大了,性格急躁了,心事也多了,頸部和腰部也常常隱隱約約地作痛。經常在晚上躺在床上很久才能入睡,可不多時就從夢中驚醒,頭昏腦漲。晚上睡不好,白天就沒有精神,耳朵裏的嗡鳴聲響個不停,心煩,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維也遲鈍了,工作效率明顯下降,心情也就不好,容易激動,坐立不安。這難道就是中年女性無可抗拒的關鍵口嗎?“更年期”真的來了嗎?

更年期標誌著壯年期向老年期的過渡,在這一時期,因性激素分泌功能減退,而出現一係列症狀,如心悸、呼吸不暢、頭暈、失眠、多汗、陣發性潮紅、四肢麻木、食欲減退、胃腸功能紊亂和便秘等生理功能失調;同時出現精力和體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煩躁、易怒、情緒易波動、緊張、焦慮、抑鬱、不能忍受孤獨等心理改變。

更年期即圍絕經期,是女性從生育功能旺盛走向衰退的過渡時期。

1944年世界衛生組織在日內瓦召開的專題會議上統一了有關圍絕經期使用的名詞及定義。更年期指女性在40歲左右開始出現自然絕經,卵巢內卵泡用盡,或剩餘的卵泡對促性腺激素喪失反應,不再發育,月經永久停止來潮。

圍絕經期分為3個階段;①絕經前期,此階段中卵巢內的卵泡數明顯減少,而且有的卵泡對垂體促性腺激素的感應性降低。女性在此時期中雖然仍可有較正常的月經周期,甚至也可受孕,但容易發生卵泡發育不全,雌激素分泌量偏低,無排卵,而血中黃體生成素(LH)的含量較正常的月經周期中高。②絕經期,卵巢功能進一步衰退,卵泡的性激素分泌量減少以至其變化不足以引起子宮內膜脫落出血。如此情況可曆時1年以上,則最後一次經潮即為絕經。我國女性絕經平均年齡為49.5歲,80%在44~54歲。如40歲以前絕經,稱為早期絕經或卵巢早衰。③絕經後期,絕經後卵巢進一步萎縮並纖維化,體積減小,質變硬,其內分泌功能進一步消退,生殖器官開始萎縮。

關注你的月經

大部分女性的絕經是先經曆一段或長或短的月經紊亂時期:有的周期延長,經量減少;有的周期縮短,經期延長;較多見的是月經暫停2~3個月或半年,然後突然又來經1~2次,或者持續出血10餘天,甚至1個月以上。判斷絕經需在停經後12個月,且年齡已40歲以上,方可稱為絕經。從月經開始改變至最終絕經前的階段稱為絕經過渡期,平均持續4~5年。

總之,絕經前期可能以多種方式出現。如果連續1年不出現月經,一般可以認為卵泡已失去對腦垂體所分泌的大量促卵泡素起反應的能力而絕經。絕經前期有長有短的原因不很清楚,根據許多調查報告,它受很多因素,如遺傳、工作性質、營養情況及健康水平等因素的製約和作用;對每個人來說,絕經類型或方式、沒有規律可循,隻能等到1年不見月經來潮,才能確定卵巢已衰竭,進入絕經期。

女性絕經年齡個體差異較大,主要與體內雌激素水平有關。北美、歐洲及亞洲報告的自然絕經年齡為49~51歲。據北京地區1990年對5000名40~65歲女性調查的資料顯示,自然絕經平均年齡為48.4歲,與國內外的報道相似。1996年全國女性平均壽命為73.04歲,上海為78.21歲,意味著女性的一生有30年左右的時間是在絕經後度過的,因此,圍絕經期或絕經後女性的保健問題具有越來越重要的意義,已受到人們的關注。女性也要正確認識更年期的到來,愉快而幸福地度過後半生。

更年期功血

子宮出血的原因很多,並且互相影響,有時很難確定是否隻是內分泌異常的結果。真正的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多發生在青春期和更年期,前者是卵巢開始發育,尚未成熟時;後者是因為卵巢功能衰退所致,這是由於卵巢衰退引起下丘腦-垂體-卵巢相互調節功能失調造成的一個轉折時期。

更年期增生過長的子宮內膜受過量雌激素的影響,常呈不規則部分脫落,而表現為不規則陰道出血。由於子宮內膜不是全部脫落,而缺乏有規律的更新過程,因此,月經有時淋漓數月;有時閉經一個時期,然後大出血;更多的情況是經過相當時間後,偶然一個卵泡由成熟達到排卵,於是子宮內膜可以自然全部脫落,形成一次正常月經,這時經量往往較多。這種偶然排卵的機會在絕經前越來越少,月經越來越稀,最後停止而絕經;這與青春期的功能失調性月經,隨著卵巢的日趨成熟而自然高速成為規律月經的機製恰恰是相反的,因為更年期的月經是卵巢衰退過程的必然結果。更年期的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也不完全相同,後者的出血可在這些因素消除後恢複為正常月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