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運動和骨質疏鬆症運動使肌肉發達,骨質增強。運動本身就是對骨骼的牽拉,正確的運動可以提高肌肉的收縮與舒張能力,肌纖維變粗,肌力增強。運動可以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環,肌肉、骨骼的營養也得以改善,骨的物質代謝增強,使骨的彈性及韌性增加,從而延緩了骨的老化過程,並可防止骨質疏鬆、骨關節退行性改變、關節酸痛等。
6.運動和內分泌運動對內分泌係統的影響很大,往往獲得顯著的改善。堅持長期鍛煉所出現的身體結構和功能的良好變化,如肌肉的豐碩、骨骼的健壯、韌帶的柔韌、血管的彈性、心肌的增厚、毛細血管網的增多等,無一不是在內分泌係統的調節下形成的。運動能改善糖代謝,防治糖尿病;運動能降低血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運動能促進多餘脂肪的利用,防止發胖;運動能改善性功能,和諧性生活等,這些都與內分泌調節功能的改善有關。
7.運動和免疫係統當前國內外學者一致認為,體育運動可以調動人體免疫係統的應激能力,使免疫器官延緩衰老,增強免疫功能。他們從實踐中得出這樣一條規律:機體的衰老——免疫功能下降;體育鍛煉——提高免疫;增強健康——延緩衰老。
從上述可知,運動對機體各個係統均有頗多益處,這也就難怪18世紀法國醫生蒂索曾說道:“運動就其作用來說,幾乎可以代替任何藥物,但是世界上任何一種藥品並不能代替運動的作用”。醫學研究表明,女性的月經與神經係統和內分泌係統有著密切的聯係。如在城市的外來打工妹多發生閉經,是因為她們在農村的生活一般都是很平靜的,但是到了城市以後,一下子適應不了激烈競爭的環境和複雜的人際關係,大腦神經係統處於高度緊張狀態。精神的緊張、情緒的波動影響了神經係統的功能,從而導致閉經。
選擇你喜歡的運動
不妨試試跳繩,人在跳動時,全身都進行活動,大腦也須充分不停地運動,手握繩頭不斷地旋轉,會刺激拇指的穴位對大腦發生作用,進而更增加腦細胞的活力,以提高思維和想像能力。
跳舞不僅能增進與外界的交流,還能促進身心健康。實踐證明,在緊張的勞動之餘或進完晚餐後,安排適當的時間跳跳舞,可以減少消化不良、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等病症的發生,促進大腦更好地休息。這是因為適量跳舞能緩和神經肌肉的緊張,起到安神作用。跳舞時的全身運動,加速了周身血液循環,舒展了關節肌肉,可以消除體力和腦力的疲勞。舞蹈過程中的跳動扭擺,使胸廓擴張,肺活量增加;腰臀的扭擺加強腰腹肌的鍛煉,增強臀肌的彈性,提高腰背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增加盆腔和髖關節的柔軟性,自由的舞姿、大幅度的動作可以充分舒展身體的各個部分。因此說,跳舞不僅可使人體型健美,而且可使神經、心血管、消化、泌尿、生殖係統都得到充分的鍛煉,對處在更年期的人確是一項相當有益的活動。
此外,跑步、散步、瑜伽的效果也不錯。跑步能產生大量的兒茶酚胺物質,兒茶酚胺能加強大腦皮質的興奮過程,提高人對刺激的敏感性,使人精神愉快,自我感覺良好,食欲增加。因為患精神抑鬱的更年期婦女的兒茶酚胺的分泌量很低,所以建議這部分人用跑步來直接治療精神抑鬱。在控製神經衰弱方麵,跑步比藥物更為優越。
更年期的鍛煉原則
1.持之以恒人到中年以後,大多不願活動。在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後,就應該持之以恒,堅持到底;特別要克服“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情況,才能收到良好的體育鍛煉效果。
2.循序漸進在進行體育鍛煉時,要遵循由小量活動逐漸增大運動量的原則,因為人的體力、耐久力、靈巧度等都是逐步提高的。人的內髒器官、功能活動也需要一個適應過程,不能急於求成,應以不產生疲勞為度。
3.動靜適度無論何種運動,必須使全身各部肌肉、骨關節等都能得到鍛煉,但過度的運動,對健康是不利的,容易引起疲勞,甚至造成內髒或軀體的傷害。所以,在運動時應注意適當休息。所謂動靜適度,就是應以“輕、柔、穩”為原則,在體育鍛煉初期,寧少勿多,寧慢勿快,逐漸遞增。在運動時,應避免快速、旋轉或低頭的動作,或者有可能跌倒的動作。人過中年,不宜參加帶有競賽性或突擊性的緊張活動,也不適宜長時間進行過於單調的重複勞動。
4.運動時間早晨空氣新鮮,精神飽滿,是鍛煉身體的最好時間。
剛吃完飯,不宜馬上進行活動,應休息1~2小時後,才適宜鍛煉。
5.運動前後注意事項運動前,應先做準備活動,可以防止突然劇烈活動造成的心慌、氣促、暈倒等現象。運動後,應進行整理活動,使身體逐漸恢複到正常狀態,以有利於全身髒器的調整,也可預防對身體不利的因素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