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中醫辨證,高脂血症主要有3種證型。
氣血兩虛表現為:氣短懶言,麵色蒼白,食少乏力,心悸怔忡,偶有心前區悶痛感,舌淡苔薄白,脈細弱或虛大無力為主要症狀。治宜氣血雙補,方用八珍湯為主加天冬、黃芪。方以人參、黃芪、白術、茯苓、甘草健脾益氣,當歸、白芍、川芎、地黃、天冬滋陰養血,以助氣血生化之源。
痰淤阻絡表現為:體形肥胖,嗜食肥甘,並出現頭昏重脹,時吐痰涎,口苦口黏,胸悶或刺痛,肢麻沉重,舌隱紫或有瘀斑,苔厚膩,脈滑。此型應以化痰祛瘀為治則,方用二陳湯加丹參,當歸。方中半夏燥濕化痰,且能和胃降逆;陳皮理氣燥濕化痰;茯苓健脾滲濕;丹參、當歸活血祛瘀。
肝腎虧虛表現為:頭昏暈痛,目糊耳鳴,心悸失眠,腰酸肢麻,舌紅苔薄白,脈細弦滑。治以滋腎養肝。方用杞菊地黃丸加減。方中生地黃補腎滋陰為君藥;山茱萸、枸杞子補養肝腎;山藥補益脾陰;菊花清肝明目;澤瀉利濕祛濁;牡丹皮清瀉相火;茯苓淡滲利濕,並助山藥之健運。
在服藥期間,若遇胸前區不適加重者,可在醫生指導下針刺心俞、內關二穴,針尖斜向脊柱,得氣後留針15分鍾。上述方藥應堅持長期服用方可獲效!
吃藥後就萬事OK嗎
有的人以為吃藥後就萬事OK,不用再注意飲食、運動等健康的生活習慣這是錯誤的。即使已在服藥,如果飲食不控製、不運動或者又抽煙、酗酒等,可能必須吃更多的藥、更高劑量的藥,如此將提高藥物產生副作用的機會。
第九節老年癡呆症
許多人特別是中老年朋友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曆,一過50歲,就覺得記憶不行了,以前看一眼、聽一次就能記住的東西,現在特別愛忘。
雖然有時覺得該想點辦法,可常常是一句“老了,腦子不行了”之後,便不會太在意了。也許您不知道,這樣有時會耽誤大事,本可以早發現、早治療的老年性癡呆卻錯過了最佳的防治時機。
美國前總統裏根是個最典型的例子。在20世紀90年代初,裏根就有記憶下降的征兆,比如忘記剛說過的話。有次聊天中他女兒說起裏根演過一個電影角色,裏根卻怎麼也想不起來。不出一年,裏根就被診斷為老年性癡呆,可已過了疾病的早期。最後,他除了認識夫人南希外,誰也不認識了,甚至不記得自己擔任過2屆美國總統。隨著醫學的發展,我們現在已經有藥物能夠對老年性癡呆進行治療,並有望在疾病早期用藥來延緩疾病的發展。
老年癡呆症,目前一般指60歲以上的人群,但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為65歲以上的這一年齡組的老年人出現思維活動遲鈍、智力明顯減退和呆傻愚笨,是一種大腦高級中樞退化導致的以精神、智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綜合征。老年癡呆是逐漸發病,以智能障礙為主的慢性進行性疾病,家屬往往講不出從什麼時候開始起病,一直到老年癡呆症狀較明顯時才到醫院檢查。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患老年癡呆的概率要高。
目前北京市65歲以上老年人癡呆患病率為7.2%,其中老年性癡呆患病率為4.2%,血管性癡呆患病率為3%。調查還顯示,老年性癡呆患病率每5年約增長1倍,如70~75歲患病率約為5.3%;75~80歲為11%;80歲以上高達22%。西安、成都、沈陽等地的分課題組所做調查得出的結果與北京類似。這說明中國並不是老年癡呆的低發區,再加上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迅速發展,預計到2030年中國將有1200萬名老年性癡呆患者,由此將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和家庭負擔,因此,專家呼籲全社會共同關注老年人的癡呆問題。
一、老年性癡呆病人早發現
老年性癡呆症可分為早、中、晚三期。
早期表現
一般是忘性大,通常也能進行正常的社會交往,所以經常不被患者和家屬注意。此時老人突出的症狀是記憶(尤其是短期記憶)障礙,患者總愛忘記剛發生過的事情,而對以前陳芝麻爛穀子的事卻記得頗清楚。
家屬有時還會誤認為患者記憶力不錯。具體表現舉例如下。
1.隨做隨忘,丟三落四做菜時已放過鹽了,卻不知道放過沒有;明明鎖了門出去,半路上卻又覺得門沒鎖;上街去買菜,忘了拿籃子或錢;本來去接孫子另帶買瓶醋,孫子接回來了醋卻沒有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