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學會了黑石油的狂妄1問天尋前途(1 / 1)

第四章學會了黑石油的狂妄(一)問天尋前途

寂寞、無助、彷徨、恐懼、失望、灰心、苦悶、抑鬱。這些充滿悲劇和災難性的字眼在困擾我這樣的凡夫俗子的時候,不是也一樣的在纏繞那些高官顯貴嗎?消極一點,那是“人生浸泡逆境中,上天故意折磨我”;積極一點呢,陝北老百姓有句諺語:“各人自有各人福”,還有一句:“人比人、氣死人”。

哀歎也好,哭泣也罷,都與事無補,殘酷的命運,並不因為你的苦苦祈禱而不降臨或者從此消失。那天返回井隊駐地後,我獨自一人登上了鑽井隊駐地對麵的西山,麵對連綿不絕的陝北群山,高聲背誦起印度一個老頭子——泰戈爾的《我的祈禱》

讓我不要祈禱在險惡中得到庇護,

但祈禱能無畏的麵對它們;

讓我不企求我的痛苦會靜止,

但求我的心能夠征服它。

讓我在生命的戰場上不盼望同盟,

而使用我們自己的力量;

讓我不在憂慮的恐怖中渴望被救,

但希望用見人來獲得我的自由。

允準我,我雖是一個弱者,

隻在我成功中覺到您的仁慈,

但讓我在失敗中找到您的手緊握。

印度老漢麵對逆境,不希望痛苦自動消失,不渴望神靈的庇護,沒有對磨難的逃避,沒有對險惡的退縮。唯一的缺憾是這個印度老漢光會喊幾句口號,卻並沒有教會我麵對艱苦的工作環境和自己鬱悶煩躁的心情該如何采取一些具有操作性的技術措施。2001年,我在讀唐浩明編著的長篇曆史小說《曾國藩•;野焚》時,看到曾國藩在創建湘勇初期遭逢靖港慘敗、三河失利、投水被救、山西受困後,在千難萬難的處境下,隻用了一句話就最終成就了“大清第一中興名臣”“千古完人”的工作業績,“打脫牙和血吞”僅僅六個字,就遠遠比印度老漢的一大堆呐喊要實用、實惠、有用得多。

水因波折而生浪花,人因逆境而得曆練。

那個年輕的房地產老板說的道理很透徹:人生如一台戲,亦如一場球,輸贏不是可以事先預知的,即便是在你挾天子以令諸侯,以絕對優勢猛打猛衝,充耳皆是高亢的歡呼聲的時候,你也會輸,更不用說對手比你強了。

那時候教導我處世為人的除了一本以我當時的能力水平看起來艱澀難懂的《論語》之外,就是明代萬曆年間,隱士洪應明編撰的《菜根譚》,那是一本融儒、佛、道三教精華的入世之作,囊括了儒家的修齊詣平,佛家的修禪悟道,道家的慧根仙緣,曾經有不少人奉為“為人的準則,處世的法寶,聚財的妙術,治家的秘訣”但這種憤世嫉俗,溢滿哲理的格言總彙,卻隻有閱曆豐富,洞悉世情之後才能理解那種經過千錘百煉,言近旨遠,趣味盎然的精美和睿智。根本就不是初入社會的我所能理解和感悟得到的。

《菜根譚》要求人生要:“清能有容,仁能善斷,明不傷察,直不過矯,是謂蜜餞不甜,海味不鹹,才是恣德。”“士君子持身不可輕,輕則物能繞我,而無休閑鎮定之趣;用意不可重,重則我為物泥,而無瀟灑活潑之機。”像這種要求為人處世要清正純潔又能容忍別人局促不廉的雅量,心底仁厚又能具備當機立斷的毅力,明正是非又具備不過分苛求的氣度,性情剛直而又有不矯枉過正的胸襟,做人要像蜜餞浸於糖中不過分甜,海鮮醃於鹽中不過分鹹,始終把持不偏不倚的尺度。現在回過頭來看,無非是辯證法的有一種詮釋而已,並沒有多少高深的道理,但真正要做起來卻是難上加難,因為中間派其實是最難做的,陝北老百姓有句俗語:老鼠鑽進風箱裏——兩頭受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