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給出一組數據,一個人的成功,20%靠IQ,80%靠EQ。EQ的管理,主要就是對情緒的管理,利用合理的情緒創造價值。一個身心健康的人,能夠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並讓情緒成為自己的幫手。
其實情緒並不像你想象中那麼難以管理,在你感覺自己情緒不對勁的時候,試著問自己一些問題,探尋責任在誰、原因在哪。舉個例子,你被領導批評了,你很生氣,你覺得領導是在特意針對自己,在這個時候你可以問自己:
這件事自己有沒有錯?
如果自己發脾氣去和老板吵嚷,對自己有什麼好處?
自己是否有不完善的地方?
現在要做些什麼,才能不被批評,才能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哪些錯誤不能重複?
這些問題能使你冷靜,讓你能理智麵對眼前發生的事情。要知道,自己的一些不良情緒在多數時候會壞事。如何擺脫這些不良情緒的影響,美國心理學家蘭迪提出了一些方法:
找到壞情緒的根源,這是解決問題的基礎。
對眼下的狀況重新做一次評估,不要隻往壞處想,也不要總看到壞的一麵。
不要讓自己陷入暫時的失敗或自卑中,告訴自己在其他方麵曾獲得過不錯的成績。
如果實在不舒服,就出去走走,給自己一些獎賞,如買一件自己一直想買的衣服,吃一頓一直想吃的大餐,看一場一直想看的電影等。
冷靜思考,列出自己的錯誤,並不斷提醒自己以後不能重蹈覆轍。
想想還有很多不如自己的人。
學會知足常樂,跟以前更糟的情況比,並告訴自己“那時候都能挺過來,現在也能”。
4. 你在尋找什麼快樂
2008年,第四屆“尋找榜樣OL”活動在北京圓滿落幕。在頒獎典禮上,楊瀾為最優秀的OL頒獎。後來活動方公布了一個有趣的花絮,在活動剛剛開始的時候,報名表上有一欄這樣的問題:你心目中的榜樣OL是誰?80%的報名者寫了楊瀾。後來記者問起楊瀾此事的時候,楊瀾笑著說她很高興,謝謝大家把她當成榜樣。她還說:“每天都有很多工作等著我去做,也會感到累,但我一直都保持很好的心態和心情去麵對,希望在職場的女性朋友們都能夠快樂麵對。”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快樂,於是尋尋覓覓不斷尋找快樂,但有時候卻很迷惘,我們尋找的快樂到底是什麼。
曾經有一家心理研究機構做了一項家庭問卷調查,最終數據顯示:快樂正在離開我們,焦慮是現代人的通病。這個社會的競爭日益激烈,都市人為了生存而焦慮似乎是件十分平常的事情。可事實上,我們有權利得到快樂。但快樂如何得到,卻是困擾很多人的問題。
國外有檔節目叫《快樂主婦》,每期都會挑選一些主婦來參加遊戲。有位主婦連續幾次都獲得了遊戲的冠軍,主持人問她,是不是天生就這麼會做家務。
那名主婦回答:“其實我討厭做家務,但是又不得不做,因為我不做,那些衣服就會堆積如山,盤子、碗就會發黴,垃圾會變臭,孩子們會因為沒吃的而挨餓。”
主持人說:“那你的丈夫可真夠惡劣的。”
主婦又說:“不,他是一個偉大的建築工程師,常年在偏遠的地方指揮修築公路、鐵路什麼的。”
主持人接著問:“那你不會抱怨嗎?每天都要做這麼多家務。”
主婦:“起初是很抱怨,因為你知道,我之前也是個出色的事業型女人,可結婚後卻要遷就他,但沒辦法,我很愛他,就一定要做出犧牲。後來我發現,其實做家務也可以很快樂。”
主持人:“真的?”
主婦:“是的。比如我在擦地板的時候,我會放著自己最喜歡的音樂,一邊擦地一邊放聲唱歌,你知道,這是個很好的發泄方式,心裏的不痛快會消失一大半。洗衣服的時候,那些必須手洗的衣服,我會用腳踩。我播放著舞曲,在衣服上瘋狂擺動,瘋狂跳躍。幾個月下來,我瘦了10磅。這種減肥效果,是吃任何減肥藥都達不到的。做飯的時候,我會嚐試各種菜式,就像一個設計師,那種感覺十分美妙。現在我會做日本料理、中國菜等很多菜式。我的孩子們總對我說,‘媽媽,你是全天下最棒的廚師’。沒什麼比這個更動聽的誇讚了,盡管我知道,這些孩子們有時候是在拍我馬屁。”
其實,快樂就這麼容易尋找,你換個心情,換個方式就可以。有家報紙曾做過一項調查,問“世界上最大的快樂是什麼”,答案多種多樣:一個藝術家完成一個作品,得意地吹口哨是快樂;一個孩子用沙子堆砌了一座城堡,笑著指給父母看是快樂;一個女人做了一頓美餐,丈夫讚不絕口,她很快樂;一個學生考試進步受到了表揚是快樂;醫生救治了一個病人,他會快樂……這樣看來,快樂都是一些瑣碎的事情,並不見得一定要做出什麼偉大的成就才會快樂。每個人的生活環境、教育背景不同,所需要的快樂也不同。對於一個高級白領來說,晉升是快樂;對於一個乞丐而言,能討到一個麵包就是快樂。
試著培養一個快樂的習慣,讓自己成為一個快樂的人。有對教授夫婦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永遠快樂,他們想了個辦法,讓孩子一遇到快樂的事情,哪怕僅僅隻是一個瞬間,都要拿筆記錄下來。此後,這些快樂的筆記隨著孩子的長大越來越多,上麵記載著很多小事情,如爸爸今天當眾放了個屁、媽媽上課的時候講了粗話。後來,這本筆記被出版成書,名為《真是荒唐》,成為連續幾年的銷售冠軍。
著名心理學家麥克斯維爾·梅爾茲在自己的書中寫道:“心理健全的尺度是到處都能看到光明的秉性。快樂或隨時保持人的思想愉悅的觀念,能夠在漫不經心的練習中巧妙、係統地培養出來。”
不要總覺得自己很不幸,不要總把苦難掛在臉上,其實快樂很簡單,隻要你細心發現,換個角度看問題,就會發現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