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課 理財楊瀾:女人天生就是理財能手(3 / 3)

第一,保值增值。可以避開彙率風險,使手中的外幣保值增值。第二,增高利息。將低利率外幣換成高利率外幣,同時需要考慮升值趨勢。

3. 基金法。基金是中國近幾年新出現的一種理財方式,隻有在你熟悉基金背景的情況下才能買。股票型基金:贏得股票市場上漲趨勢時的收益,要有判斷股票市場走勢的能力。貨幣型基金:贏得穩定的高於銀行利息收益的收益,與股票型基金套做。

增值理財法

1. 房產投資法。第一,房產投資。要注意國家的階段政策導向與樓盤增值潛力。第二,房產出租。要注意地段的出租率與租金水平,以及能否把民用房轉變為商業用房。

2. 文物收藏法。第一,專業收藏。主要指有常見拍賣會等的古玩字畫收藏。第二,愛好收藏:主要指舉世無雙的有紀念意義的低價品收藏。

3. 能力提高法。第一,資源能力投資。有一些學曆在工作、創業、居住等方麵,國家有傾斜政策。第二,素質能力投資。對生存起支撐作用的一技之長也是一筆很大的財富。

無論你多麼會賺錢,無論你精通多少種投資方式,存錢,永遠都是硬道理。學會儲蓄,是最基本的理財功課,是一切投資的基礎。每個追求幸福的女人都應製定一個理財目標,包括短期、中期和長期的理財目標。

最好能把大大小小的人生財務目標羅列出來,然後根據輕重緩急,按照先聚財、後增值的順序,製訂明確的理財計劃。這就要求,你需要為自己製訂嚴格的儲蓄計劃。

存款也是一種理財。維持正常的生活、就醫、子女的教育以及養老等,都是不能離開錢的。也可以說,存錢是人求得心理平衡的重要手段之一。生活中的儲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 計劃儲蓄法。家庭成員領取月薪後,留出當月必需的生活費用和開支,然後將多餘的錢按用途選擇適當的儲蓄品種存入銀行。這樣可減少許多隨意性的支出。

2. 增收儲蓄法。日常生活中,如遇上增薪、獲獎、稿酬、親友饋贈和其他臨時性收入時,權當沒有增加收入,將這些錢及時存進銀行。

3. 節約儲蓄法。切實注意節約,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如戒煙戒酒,不買奢侈品和閑置不用的商品,杜絕一切高檔消費、隨意消費和有害消費。

4. 月月儲蓄法。又稱12張存單儲蓄法,就是將家庭結餘資金分成12份,每個月存一張一年期的定期儲蓄。每張存單一年後到期,連本帶息轉入下一年度的儲蓄期。這樣在一年中每個月都會有存單到期,一旦家庭急需用錢,隻需動用最近期限的一張存單,從而避免了動用全部存單。

5. 緩買儲蓄法。如家庭準備添置高檔耐用消費品或其他珍貴物品時,如其並非迫切需要,可緩一二年再買。先將這筆錢暫時存入銀行,待流行過後,可以買到便宜貨。

6. 降檔儲蓄法。家裏準備購進一件貴重物品時,也可以選擇購買檔次稍低一些的商品,把省下來的錢存入銀行。

按照上麵這些方法去做,你的錢包就再也不會空空如也。

5. 保險就是保幸福

楊瀾參加中國太平2009年高峰會,在回答一位太平人壽員工提問時,簡單談了自己對保險的認識。在生活中,很多人對保險的重要性認識還不夠深刻;從楊瀾的分析中不難看出保險的重要性。

俗話說: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我們的生活中存在著不可預料的危險,所以需要購買保險。保險理財可以做到事先保障,一旦發生意外或者不測,可以令我們的生活質量不至於下跌,使我們的家庭生活不會受到很大影響。

中國人處於理財的初級階段,如果買保險,問10個人,肯定有10個人都希望把保險買給自己的孩子,之後是自己的配偶,唯獨忘記了自己。這就是買保險的誤區。

很多人沒有買保險,是覺得保險沒有意義。近代國學大師胡適先生這樣詮釋保險:“保險的意義,隻是今天作明天的準備,生時作死時的準備,父母做兒女的準備,兒女幼小時做兒女長大時的準備,如此而已。今天預備明天,這是真穩健;生時預備死時,這是真曠達;父母預備兒女,這是真慈愛。能做到這三步的人,才能算是現代的人。”所以保險意味著準備、責任和承諾的一種方式。

每個人都夢想擁有很多的財富,然而物質總會消失,精神才能永恒。隻有當你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履行了責任、實踐了諾言,你才能真正地擁有財富,而這些財富才是完全、永久且無可限量的。正如香港首富李嘉誠先生所說:“別人都說我很富有,擁有很多的財富。其實真正屬於我個人的財富是給自己和親人買了充足的人壽保險。”

保險不是一種普通的投資,而是一種風險轉移的方式,即由保險公司承擔一部分風險,所需代價就是支付保險費,如何選擇應對方式,可以因人而異。

保險是很好的理財工具

首先,保險是資產保全工具。什麼叫資產保全工具?說到資產,人們一般會想到黃金、房地產等等。黃金十年後能增值多少,誰也不敢說,但有黃金在手,心裏就會比較踏實。再比如房地產,有房子也讓人心裏踏實,盡管現在不是一筆錢,但那是一項資產。保險也一樣,是資產保全的工具。有了這些東西,麵對未來的不可預測,就不會感到惶恐不安,心裏就會踏實一些。

其次,保險是用風險去投資。對於保險而言,要對我們自己不願意承擔的風險去投資,當這類風險一旦來臨,首先,不能讓風險對自己形成沉重的打擊,其次,不能讓財富損失,而最好還要能將風險變成賺錢的事情。

對於女性來說,買保險是必需的,保險理財是必須學習的。

從生理來看:據WHO(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從1990年至2002年,在世界範圍內,乳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增長了22%。宮頸癌發病率是女性腫瘤中的第二位,全世界每年有20萬婦女死於宮頸癌,我國每年新增發病人數超過13萬。

所以,健康類的保險是必不可少的,建議購買重大疾病保險的同時,還應該購買適當額度的住院醫療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

從養老的需要來說:女性的生命周期普遍長於男性,平均壽命一般比男性長5至8歲,更長的生命周期意味著女性在養老和醫療方麵有更多的風險。所以,養老保險也要未雨綢繆,盡早準備。

女性買保險,大致可以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小女孩時期。18歲之前的孩子沒有經濟壓力,沒有社會責任,同時也缺少社會保險等保障。這個階段應該考慮的是重大疾病保障、基本醫療保障以及教育保障(可用分紅型教育險或者萬能險來保障教育金)。

第二階段:單身年輕女性。這時候的女性關心身體健康以及未來的生活品質,應該選擇婦科疾病保險、普通重大疾病保險、養老保險。單身女性往往最擔心父母的養老問題,因此定期壽險或者意外險也是應該考慮的問題。

第三階段:結婚後的女性

據科學論證,70%以上的已婚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婦科病,並且女性患病的幾率遠遠高於男性。她們應該選擇生育保險、養老保險、婦科疾病保險、普通重大疾病保險、定期壽險。

第四階段:結婚後的女性準媽媽的保險

目前,市麵上一般的壽險和健康險很多,但多數針對重大疾病或死亡,並沒有將妊娠發生的事故做以保障,對嬰兒的先天性疾病也是不予保障的。

雖然我國的社保中也有生育保險一項,但並非每個單位都必須為員工購買生育保險,生育保險也沒有對嬰兒的疾病和死亡做保障,因而另外購買一些保障母嬰的保險可以適當減輕準媽媽的壓力。

對懷孕期間投保,一定要提前了解保險公司的規定。如有的保險產品規定要懷孕不超過16周才能投保,而有的產品則規定已經懷孕但懷孕不能超過28周。

如果是準媽媽投保,就要把握好投保的日期,以免錯過了投保的期限。中國人壽保險規劃師喬貴平建議,如果生育保險是作為附帶保障功能的女性保險產品,婚育年齡的女性最好提前購買這款產品,免去孕期投保的風險。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女性投保的很大比例的家庭保單都是女主人充當投保人,而被保險人卻往往是子女、丈夫,而不是自己。

在她們的觀念中,男性由於工作壓力大等原因,容易患病和出現意外事故,應先購買保險。因此就出現了女性的投保率低於男性的現象。

事實上,女性在家中的支柱地位不容忽視,特別是外企白領女性,無論是對家人的照顧還是經濟的貢獻,都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對於孩子來說,母親才是他們最大最無私的保護傘,這是誰都代替不了的。

女性們保護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顧家人。尤其是外企白領女性,在家庭經濟與生活中具有舉足輕重、不可或缺的作用,她們更應該為自己和未來的家庭幸福生活做好保險規劃。

第五階段:中老年女性。女人到了這個年齡段,子女已經長大成人,自己也臨近退休。奮鬥了一生,這個時候也有了一定的財富積累。她們應該考慮補充一定的健康險,選擇終身壽險(避免遺產稅)、萬能保險(作為老年生活的生活費或娛樂費用)。

理財專家指出,為保證老有所保,一定要趁年輕有工作能力時,盡早準備老年所需的經費與足夠保障。在選擇商業保險製定養老計劃時,首先要注重保障功能,使自己在退休後依然能夠有穩定的收入;第二要注重保值,即為自己未來規劃的養老金能否滿足今後的消費水平;第三要盡早投保,年紀越輕,投保的價格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