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南懷瑾:慈雲化雨作春風的布道人(15)(1 / 2)

遇到以上情況,友誼便成了一種借口,似乎你要拒絕對方就罪大惡極、不可饒恕似的。拒絕?不,怎麼好意思說出口!你猶豫、你彷徨,你不知怎麼辦,最後一咬牙答應下來。辦成了,朋友拍拍你的肩膀,一豎大拇指:“夠意思!夠朋友!”辦砸了,朋友臉色一下子不好看了:“不就求你這麼點事麼?有你這樣的朋友嗎?”

南懷瑾先生要慎重。在某些時候向朋友伸出友誼之手是好事。但因為某些原因,不得不拒絕朋友也不是壞事。很多人麵對朋友的請求,即使心裏不情願,也說不出拒絕的話來。其實,大可不必,說明白自己不能幫忙的原因,真正的朋友是不會因此而耿耿於懷的。拒絕,要說得出口,才能體現友誼的真誠!如果害怕影響感情而凡事不拒絕,那隻能暴露友誼的脆弱和虛偽!

孔子對微生借醋就頗有微詞。有人跟微生借醋,微生沒有,於是跟鄰居借來給他。孔子認為,有則借之,無則不妨辭之。微生此舉有曲意示恩之嫌,因此說他不夠高直。所以孔子認為應該拒絕,推辭,說白了就是要學會拒絕。

我們的一生,可以說就是與人相處的一生,往來應拒的事情會常常有。平凡的交往中呢,則以朋友為最,所以你的很多事情都會受朋友影響,你也一直影響著你的朋友。因此,我們得非常小心,才不至於誤人子弟,才不至於惹上麻煩,而毀掉一段友誼。朋友之間有事相托相求,這是正常的。但也有人相托相求的事情常常超出原則範圍和客觀事實。例如,超過你的主觀承受能力,違背你的主觀意願等。通常情況我們是應該拒絕的。

很多人麵對越好的朋友越難說出拒絕的話。對一般朋友而言,假使對方的要求不合自己的心意便不假思索地加以拒絕,是很容易做到的。但是當好朋友向自己提出過分的要求而自己又無法滿足對方時,自己就會感到左右為難,處在一個進退維穀的尷尬境地。這時候,自己可針對不同情況,采取巧妙的拒絕方法。

對好朋友提出的請求、條件、願望如果無法滿足,千萬不能閃爍其詞、拐彎抹角,而要給予對方一個直截了當、簡潔幹脆的拒絕以表明自己的態度,同時向他解釋清楚自己所處的境地和要辦成這件事所無法克服的困難,不要使對方心存幻想。

有這樣一對從小一起長大的“鐵杆”哥們——小王和小劉。小王大學畢業後在某區人事局供職,小劉則被分配到一家企業工作。一天,小劉攜帶禮品來到小王家,開門見山地說:“老朋友,我想跳槽換個工作。現在我那家工廠產品沒銷路,效益差,收入低,請你無論如何幫這個忙。”他倆是知己,幫忙也在情理之中,但小王隻是一般幹部,實在是力不從心,便對小劉如實說道:“我雖在人事局工作,但人微言輕。加之現在的人事決定權都下放到企業,你這個忙恐怕很難幫得上。你還是想想其他辦法吧。”小劉轉而尋求其他門路,終於如願以償。雖然小王曾拒絕過他,但他深知小王的苦衷,很能理解小王,至今他們還保持著良好的友誼。

在這裏,小王知道自己能力有限,便直截、爽快地拒絕了小劉。這既免去了一旦答應無法兌現的苦惱,也使朋友有機會另找門路。拒絕他人,理由一定要充分可信,不要讓對方產生“關鍵時刻不幫忙”的想法。要是你自不量力,口頭允諾下來,但最終無法辦到,反而會給對方產生“幫忙不賣力”的誤解而使好朋友之間產生隔閡。

朋友的請求一旦超出了自己的能力範圍人,一定要拒絕,否則會傷害彼此的友誼。

另外,對一些有違意願的事情不拒絕,以後就會有更多的類似事件發生,影響與朋友之間的交往。

拒絕,要說得出口,不要覺得麵子上過不去。一味地猶豫和推諉,隻能使朋友覺得還是有希望的,反而會造成麻煩。做不到的事情幹脆拒絕,當然拒絕也要講究策略,不能因為朋友提出的要求是不符合原則的就教訓指責,禮貌地拒絕就行了。

富蘭克林·羅斯福在海軍部門工作時,有一位在雜誌社工作的朋友向他打聽潛艇基地的秘密。

他微笑地問友人:“你能保證保守秘密嗎?”

朋友以為大功告成,慷慨承諾:“能。”

不料羅斯福僅僅告訴他三個字:“我也能。”

羅斯福通過巧妙的引導,與朋友達成共識,從而拒絕了朋友的請求。

拒絕朋友之托應該講究方式方法,不要態度生硬。其實我們轉個彎就好,南懷瑾先生說,君子要講求策略,可以耐心勸阻,言明利害關係;可以據實說明情況,使朋友了解你的難處;也可以迂回婉轉處置,巧借其他方法幫助完成朋友委托之事。好朋友的交情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建立的,它需要雙方長期的理解、寬容、互助來共同維係,所以我們要珍惜它、愛護它。不要害怕拒絕的話語會傷害朋友,真正的朋友不會介意我們的拒絕。當對方的要求自己滿足不了時,要將拒絕的話說出口,這樣友誼才能長久。

十二、生命隻在一呼一吸間

一代過去,一代又來,路途改變,大地卻永遠長存。無數條路,是無數個必走的人生旅途。人們都有獨屬於自己必走的一條路,區別隻是:有的人剛開始走路,有的人走到了中途,有的人已接近路的盡頭。有的人喜歡走路看星,有的人喜歡走路看人,有的人喜歡走路看風景,有的人喜歡一麵走路,一麵留意腳下有沒有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