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了,祝大家周末愉快,外出玩耍回來看看小說,不妨順手收藏下,給張紅票,謝謝!
“比武爭鋒,隻是小道。修仙問道,意在長生。試問你會與蜉蝣爭長短嗎?為師之毀譽,曾凡之流所言不過是清風拂麵,無礙無擾,你以後也無需為這些事煩惱。”
蜉蝣者,朝生暮死之蟲,人不屑與之爭!
楊非知道這是謝軒在指點自己,忙躬身應是,將他所說的話一一牢記心頭。
“上善若水一詞,語出前賢所著之《道德經》,你可知道?”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楊非忙答道。
謝軒微微點頭,道:“水有四德,柔弱,善趨下,包容,滋養萬物而不與之爭,人有此四德,可謂之上善,這也是這本法訣的根本所在。”
謝軒教授楊非法訣,並未逐字逐句剖析,一一解釋給他聽,隻從大處著眼,直指功法本質。
“然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滴水穿石的典故大家都知道,本門還有人據此創出了這本《葵水劍訣》,但若不能從根本上領悟水之柔德,也無法領悟葵水劍訣真正的劍意。”
楊非點頭表示讚同。
兩人一教一學,足足一個時辰才將兩篇法訣教完,楊非獲益匪淺,最後將兩篇法訣牢記於心,確定沒有遺漏之後,才問起靈田的事。
謝軒告訴他,隻需要用五行訣中的葵水訣和厚土訣溫養靈田,便可以維持它的品階,至於將他恢複三品,那就要重新布置聚靈陣了。
見謝軒並無意幫他布置聚靈陣,楊非忙告退趕回自己屋裏修習五行訣。
話說來輪回峰兩三個月了,他還從未見謝軒動過,自然也不奢望他會為了幫自己處理幾畝靈田而下山,有十畝靈田也夠了。
五行訣隻是五行法術中最基礎的法術,人人都可以學。人生而有五行,但大多駁雜不純,像楊非這樣特別親近與某一係的資質,已經算是極好了,至於傳說中隻有五行單屬性的弟子,不知道幾百年才出一個。
先前謝軒教授的法訣隻是感悟和吸收天地靈氣的法子,卻無凝練的方法,所以楊非隻能將獲取的靈氣在體內運轉以溫養肉身,而且修煉一段時間丹田便存儲不下吸收來的靈力了。現在學習了這篇《上善若水》,楊非才學會如何凝練已吸收的靈力。這樣一來,他體內的靈力儲量大大增加,除了可以用來溫養肉身外,還有餘力可以施用法術。
五行訣易學難精,好在他現在也不需要有多高的境界,一個下午的時間便將葵水訣和厚土訣練成,吃過晚飯,楊非便興衝衝的跑去靈田,對靈田使用了一邊葵水訣和厚土訣。葵水訣施用時,能從空氣中凝聚出絲絲帶有靈氣的水霧,飄落下來,靈田中紊亂的靈氣立刻平靜下來,厚土訣施用後使靈田土壤更加鬆軟,靈氣不易流失。
收拾完靈田,楊非再次來到昨天的那個小水潭,這裏已經非常靠近輪回峰了,但與輪回峰上寸草不生不同,水潭四周長滿灌木,潭水清澈,不斷從地底湧現,溢滿後便從東側流走,形成一條蜿蜒曲折的小溪。
坐在潭邊的巨石上,楊非開始修煉《上善若水》。在這池水邊,水氣盎然,正適合他修煉水係法決。
謝軒給的這篇法訣清楚明白,還有許多前人修行的經驗在上麵注明,因此他修煉起來毫無滯礙,很快便掌握了其中妙要。
一個周天運轉下來,楊非隻覺得四周靈氣源源不斷的湧入體內,被凝練之後吸入丹田中的藍色氣旋裏,吸入的靈力越多,氣旋的顏色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