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劍 第六十六章 爭辯(下)(1 / 2)

(求紅票和收藏,謝謝!)

楊非對莊周那種做作矯情,似乎略帶些落寞憂傷,淡淡嘲諷,仿佛“世人皆醉,唯他獨醒”的腔調很看不慣,但據莊周說,這是“文藝腔”,一般人根本達不到這種境界。

楊非不懂什麼事“文藝腔”,也懶得搭理他,他在赤火境內浪跡數年,雖然大多數時間都是在醫廬或者去醫廬的路上渡過的,但是也曾偶爾接觸過一點那個叫做“江湖”的地方,劉乾劉坤他們更可以說是江湖中人,所以他對那個地方並不陌生。

恩怨情仇是讓人熱血的想法,他在劉乾他們口中聽到的是另一個說法——利益糾葛。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一見鍾情雙宿雙棲的神仙眷侶,熱血衝動重情重義的武林俠客或許真的存在,但絕不是江湖的主要內容,利益才是門派之間永恒的話題。

說修真界越來越像江湖,楊非在聽了莊周的話深思之後表示讚同。世俗界中有句俗話叫做“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這句話中的江湖其實更多的是指利益糾葛。隨著修真界的人數激增,自然會出現許多糾紛,就像神霄門現在這樣,要不斷的修改門規來應對門內出現的新問題。

隻是在看待出現現在這種情況的態度上,楊非與莊周截然相反,莊周認為這種變化脫離了求證長生之路的正軌,最終隻會使修真者慢慢變得追逐靈石,唯強者為尊,就像世俗界中那些追逐金銀財寶,拉幫結派的武林人士一樣,隻不過是相對來說力量更強大一些,包了一層修真的外殼而已。

莊周的這種論調徹底刺痛了楊非,因為他正是莊周口中從本質上與追逐利益的武林人士並無二致的修真者,在送走不落之後,懷著單純的夢想踏上修真路的楊非來說,這是不可理喻的說法。

楊非認為,雖然兩者的結構很相似,但卻有著本質不同,因為從出發點上就不一樣,武林人士爭權奪利為的是滿足自己的貪欲,像青蓮祖師那種為修真界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修真者,雖然將修真界的構架引導的向世俗界發展,但是並不能說他們就是錯的,就像是金銀的出現是為了方便人們交易而非勾引出人的貪欲一樣,這種發展為的是幫修真者找到更好更快的修煉途徑,早日找到永生的法門。

出發點不錯,現在的修真界正是百花齊放的大好時代,雖然也有個別像莊周所說的追逐利益之人的存在,但卻隻是極少數,發展的大體方向還是正確的,楊非自然不會因為莊周的一些推斷便推翻自己的認知。

還記得當楊非用上述的理由反駁莊周時,他被駁斥的啞口無言,畢竟他的“修真界江湖化”觀點還沒有發生,缺少事實作為依據,空口無憑自然沒有說服力,最後隻能在楊非的強大的邏輯思維下完敗。

邏輯思維,也是從莊周口中聽到的新詞彙,按他的解釋是人們在認識過程中借助於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能動地反映客觀現實的理性認識過程,又稱理論思維,具體到兩個人的談話上,便是可以根據現有的情況推理,但一切都要有理有據。

腦中飛快掠過兩人之間所有的接觸過程,聽著莊周的“文藝腔”,楊非有些恍惚,他能感覺到莊周話中的真摯,而且文藝腔就像他所說的,在稀少的時候反而變得可愛而且感人。但是記憶深處那個略帶戲謔的聲音總是在他想要選擇相信莊周時響起,似乎是在警告他,眼前這個叫莊周的神秘存在,是或者說曾經是一個冷酷殘忍而無比強大的存在,他詭異的出現自己識海中,奇怪的存在方式,強大的神識攻擊方式,都讓楊非不由自主把他歸到妖魔一類當中。

這也是為什麼他沒有把莊周的存在告訴箭頭等人,而是選擇等謝軒回來的原因。秘密隻能是自己知道,告訴了別人便有被泄露的危險,一旦被墨方他們知道,證實莊周的確是妖或者魔,那就算是謝軒再次趕回來也救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