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辦公室戰爭?通俗地說,辦公室戰爭就是職場中的明爭暗鬥。如果換一個稍微專業一點的表達方式,辦公室戰爭就是辦公室政治的延續和升級。
辦公室是職場的縮影,是個人職業生涯的舞台,辦公室戰爭也就是職場戰爭。隨著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這種衝突和鬥爭充斥著每一間辦公室,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演繹著相似的或者不同的情節,化作一幕幕似曾相識又各有千秋的悲喜劇。利益衝突、權力角逐、情緒爆發、心理錯位、工作中的細節、交往中的瑣事,都可能觸發一場驚心動魄的辦公室戰爭。
對於辦公室戰爭這種特定背景下的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和鬥爭,職場人士存在各種各樣的看法,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三種觀點:
其一,排斥。這類職場人士認為,人生太匆匆,美好的事情又太少,等到老了,回想年輕時,盡是些不能說的算計人的陰險招數和遭人算計時的辛酸痛楚,這樣的人生實在太悲哀,所以還是不要浪費時間和精力去琢磨怎麼算計人,怎麼提防人。
其二,接受。這類職場人士認為,辦公室戰爭是一種無法逃避的客觀存在,“要是你不願鬥爭,那就不要抱怨升職無期,薪金原地踏步,別人對你視若無睹,甚至職位被裁掉”。所以,他們通常會找到一種方法,遊刃有餘地控製並且試著享受辦公室戰爭。
其三,有條件地接受。這類職場人士認為,一個人隻有具備出類拔萃的能力和業績以及在團隊中的不可替代性,才有參與辦公室戰爭的資本,否則的話,就會被別人鬥得遍體鱗傷。
我們傾向於第三種觀點。辦公室戰爭是一種真實的存在,事關個人的前途和命運。如果我們想在職場中立足,並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就不能逃避,而要直麵辦公室戰爭。但如果我們想成為辦公室戰爭中的勝利者,就必須具備出類拔萃的能力和業績以及在團隊中的不可替代性,因為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精心謀劃、從容應對,實施強而有力的進攻和固若金湯的防守。
一方麵是能力和業績,另一方麵是心機和手腕,這兩者都是職業生涯的組成部分,它們的關係就像一道菜的主料和調料,要想做出色香味俱全的佳肴,首先要精選上乘的主料,再輔以齊備的調料。如果我們想贏得辦公室戰爭,在人才濟濟的職場中脫穎而出,也要處理好這兩方麵的關係。借用“潛伏”中一語,就是要“擁有潛伏的智慧,積累崛起的力量”。
一位職場老江湖的經曆就證明了這一點。他所在的企業內鬥激烈,經理幾乎年年換,被人喻為“永動機式的折騰型企業”。這位仁兄是個老業務,不管經理怎麼換,他的地位總是巋然不動、穩若泰山,而且每個經理都非常欣賞、倚重他。原因很簡單,他的業務能力是企業裏數一數二的,而且他對升職沒興趣,隻想著如何把業務做好,多拿獎金,把小日子過得滋潤點。所以,每個新經理上任後找他談話,他都是三句話:第一句,“現在的業務已經做得不錯了”;第二句,“我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第三句,“隻想好好工作,多賺點錢,為企業多作貢獻”。
這三句話都是有玄機的。第一句話是強調自己的業務能力出類拔萃;第二句話是暗示自己還能繼續升值,所以別想著把我排擠走,那樣做無論是對於經理還是對於企業都是有損失的;第三句話則表明自己的心跡,我不想升官,隻想掙錢,所以也別把我當成是潛在的威脅和競爭對手。
他的這三句話非常管用,搞定了一茬一茬的經理。但話雖然這麼說,又有誰會甘居人下呢?以他的能力和頭腦,說不定哪天就可能抓住機會一飛衝天。“不嫌此間池塘淺,未到騰雲駕霧時”。可以說,他是一個有足夠的耐心積攢能量、等待機遇的職場人士。
我們期望有一個和諧的工作環境——關係和睦、心情愉快、工作輕鬆,也希望與人為善、待之以誠,給自己留下更多的美好回憶。但就連最著名的理想主義者格瓦拉也說:“讓我們忠於理想,讓我們麵對現實。”如果職場中的和平必須經由戰爭來實現的話,我們隻有直麵這場戰爭,並想辦法打贏它。
戰爭無從選擇,但打一場什麼樣的戰爭我們可以選擇。我們不應該在戰場上迷失自我,陷入爾虞我詐、鉤心鬥角的泥潭,從而無暇顧及自己的本職工作。心機和手腕是必要的,但它們隻是我們職業生涯的潤滑劑,而不是全部;它們可以讓我們跑得更快,走得更遠,但卻不能代替我們的能力和業績。
辦公室戰爭也有正義和非正義之分,正義是我們無所畏懼、從容不迫的前提,是我們職業生涯常青的基礎。在辦公室戰爭中,我們既要努力保護自己,又要盡量不侵犯別人,尤其是惡意侵犯別人。
本書以真實的職場案例為主線和主體,輔以精辟的分析和點評,在內容上涵蓋了同事之間、上司和下屬之間以及新人和老員工之間的鬥爭和衝突,旨在幫助讀者在日益激烈的職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堪稱是職場人士的人際關係應對指南、辦公室戰爭戰略戰術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