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一種思維方式,就能改變一件事的結果;時常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就能多一些理解,保持一份平和、善感。
換一種思維,換一種角度,便會得到一種解脫,得到另一番見解。
許多有創意的解決方法,都是來自於換一種方法想問題,在對待同一件事時,從相反的方麵來解決問題,反而會變得更容易。
非文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級主管,他正麵臨一個兩難的境地,一方麵,他非常喜歡自己的工作,也很滿意跟隨工作而來的豐厚薪水。
但是,另一方麵,他非常討厭他的上司,經過多年的忍耐,最近他發現已經到了無法忍受的地步了。在經過慎重考慮之後,他決定去獵頭公司重新謀一個其他公司高級主管的職位。獵頭公司告訴他,以他的條件,再找一個類似的職位很容易。
回到家中,非文把這一切告訴了他的妻子。他的妻子是一個教師,那天剛剛教學生如何重新界定問題,也就是把你正在麵對的問題換一個麵考慮,把正在麵對的問題完全顛倒過來看——不僅要跟你以往看這問題的角度不同,也要和其他人看這問題的角度不同。她把上課的內容講給了非文聽,這給了非文很大的啟發,一個大膽的創新思想在他腦中出現了。
第二天,他又來到獵頭公司,這次他是請公司替他的上司找工作。不久,他的上司接到了獵頭公司打來的電話,請他去別的公司高就。他完全不知道這是他的下屬和獵頭公司共同努力的結果。正好這位上司對於自己現在的工作也疲倦了,所以沒有思索多久,他就接受了這份新工作。
這件事最美妙的地方,就在於上司接受了新的工作,結果他的位置就空出來了。非文申請了這個位置,於是他就坐上了以前他上司的位置。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非文本意是想替自己找個新的工作,以躲開令自己討厭的上司。但他的太太教他換一麵想問題,就是替他的上司而不是他自己找一份新的工作。結果,他不僅仍然幹著自己喜歡的工作,而且擺脫了令自己煩心的上司,還得到了意外的升遷。
在現實的生活中,當人們解決問題時,時常會遇到瓶頸,這是由於人們隻在同一角度停留造成的。很多時候,如果能夠換個角度思維,換個立場看問題,就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古代阿拉伯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叫哈桑的人,借給一個商人2000金幣,可是第二天不小心把借據弄丟了,到處找也找不到,急得他直冒汗。妻子在一旁,不停地抱怨他。哈桑趕忙跑去找他最要好的朋友納斯列丁,讓他給出個主意。
“如果那個商人知道我丟了借據,就不會把錢還我了,真主在上,那是2000金幣啊!”哈桑對納斯列丁說,“我手頭再沒有任何關於這筆借款的證據了。”
“商人借錢時沒有第三個人知道嗎?”納斯列丁問。“隻有我妻子知道,但那是商人把錢借走之後,我才告訴她的。”“那等於說,魚兒跑了,你才撒下網去。”納斯列丁說,“商人借錢的期限是多長時間?”“時間是一年。”納斯列丁沉思了片刻,就哈桑想出了個主意:“你可以向那個商人要一個借錢的證據。”“什麼?向借錢的人要借錢的證據?”哈桑困惑不解,覺得很荒唐可笑。“對,隻能這樣。”納斯列丁說,“你馬上給商人去封信,要求盡早歸還你借給他的2500金幣。”“2500金幣?我隻借給他2000金幣啊。”你去信催要2500金幣,他肯定立刻複信,說明他隻欠你2000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