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學會釋懷
禪語中常說,人生不僅要學會承受,也要學會釋懷。承受是一種忍耐,一種擔當,一種寬容;而釋懷則是一種心態,一種態度。承受需要堅強的意誌、高度的責任感和寬廣的胸懷;釋懷卻需要淡然的心態和勇於放下的態度。內心的強大使我們學會了承受,內心的空靈使我們懂得了釋懷。承受使我們強大,釋懷使我們無敵。
就像愛情,學會承受,將昨天埋在心底,留下最美好的回憶;學會釋懷,讓彼此都能有一個更輕鬆的開始,遍體鱗傷的愛並不一定刻骨銘心。
這一程情深緣淺,走到今天已是不易,輕輕地抽出手,說聲再見,真的很感謝這一路有你。曾說過愛你的,今天,仍是愛你。隻是,愛你,卻不能和你在一起,一如愛那原野,愛它,卻不能攜它歸去。
每一份感情都很美,每一程相伴都令人迷醉。是不能擁有的遺憾讓我們更感眷戀。感情是一份沒有答案的問卷,苦苦的追尋並不能讓生活更圓滿,也許一點遺憾,一絲傷感,會讓這份問卷更雋永,也更久遠。學會釋懷,繼續前行,終將收獲別樣的幸福。
凡能承受之人,世界充滿了希望和未來;凡能釋懷之人,世界便是一片淨土。與其沉浸在悲痛中不能自拔,折磨自己,何不給自己一個美好的明天?阿姆斯特丹有一家15世紀的老教堂,在它的廢墟上留有一行字:事情既然如此,就不會另有他樣。這句話聽著很簡單,回味起來卻意味深長。
“不會另有他樣”,便是無法改變的事實,既然無法改變就隻能接受。
坦然地接受也是接受,猥瑣地掩藏起來接受也是接受,然而心境卻不同,前者大方、勇敢,後者則有著害怕麵對的緊張與不安。同樣都是麵對,為何不選擇前者呢?
24歲的黃琴長相甜美、性格開朗,是一名優秀的小學外語教師。自師範大學外語係畢業後開始任教至今,連續幾年,她將學校的外語水平帶動提升了一大截,成了學校英語學科的帶頭人。不僅如此,她還是學校有名的才女,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學校的各項活動也都少不了她的影子,可稱得上學校教師隊伍裏的佼佼者。
工作發展的不錯,個人問題也不能落後。2005年年初,經人介紹,黃琴與同為教師的馬輝戀愛了。兩人一見如故,又同在教育行業,也算得上才子配佳人了。相戀一年後,兩人準備登記結婚,雙方親友也很是歡喜。
然而,就在黃琴和馬輝正在為婚禮做籌備的時候,噩耗傳來……馬輝被醫院查出了喉癌,沒多久便離開了人世。此時的黃琴正在憧憬著美好未來,卻不料未來成了泡影,那個原來準備攜手未來的心上人突然離世,她承受不了沉重的打擊,向學校申請了特殊假期。接下來的日子裏,黃琴在家不思茶飯,不與人交流,甚至不能聽見結婚、癌症等字眼。不到半個月,她就麵黃肌瘦,不成人樣。父母很著急,頭發都白了,卻不知道該怎麼辦。
2006年夏天,也就是黃琴休假兩個月時,妹妹黃蓉也大學畢業了,同樣進了她所在的小學教語文。見姐姐精神狀態不佳,黃蓉就陪黃琴聊天,給她講一些給人精神振奮的故事。漸漸的,黃琴的臉上露出了好久不見的微笑,情緒也平穩了好多。沒過多久,她便重新回到學校任教,工作也是充滿了激情。不久後,黃琴買房裝修,並與設計師日久生情,最終幸福地走到了一起……
故事中的黃琴痛失愛人之後,一直沉浸在痛苦中無法自拔,不能坦然麵對生活中突如其來的變故。其實,無論麵對什麼樣的磨難,都要勇敢去承受。既然逝者已經不在身邊,那麼活著的人就要繼續堅強地過好每一天。
封閉自我隻是逃避現實的一種方式,是不願麵對現實,甚至不敢麵對現實的懦弱表現,而堅強的人會主動改變自己,適應新的生活。
悲與喜是在人世間不停輪轉的,許多事情往往喜中有悲、悲中有喜。
我們雖無法如聖人一般,做到時時處事不驚,處處以微笑麵對厄運,但我們的心可以變得強大。隻要意誌堅定,有承受苦難的心理準備,那麼任何不幸都無法把你擊倒,也無法對你造成傷害。“對必然之事,且輕快地加以承受。”這句話從耶穌基督出生前399年就流傳開去了。在這個充滿憂慮的世界,今天的人們更應該從中汲取生存的智慧。
總之,生活中快樂常常與悲傷同在,憂慮和喜悅本來就一線之隔。不過,生命的色調應該是艱辛下的抑鬱,還是風和日麗的燦爛,更多時候取決於內心。釋懷了,腳步就會從容,所謂的生活艱辛也就煙消雲散了。在佛家的觀念裏,笑對逆境、坎坷,學會了釋懷,人生會更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