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喜歡一朵花,如果硬要摘下,一天花朵就枯萎了。但如果讓它綻放枝頭,不但會欣賞到花朵還會欣賞到花朵凋零之後的果實。
其實有些東西一旦得到了,才會發現它並不如想象中的那般美好,人們常說“得不到的東西才是最好的”就是這個意思。因此當喜歡上一件東西時,得到它並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如果錯過了,也不要念念不忘,要繼續自己的人生路,才會有機會遇見下一樣。
與其因為錯過的東西讓自己鬱鬱寡歡,不如輕鬆麵對。當必須選擇離開或放棄的時候,也要學會接受。追求有價值的人生需要舍得放下的胸襟。
錯過的就將它遺忘,努力提升自己,等待下次更好的遇見。
絕望時,希望也在等你
在日常生活中,除非不可以去想“希望”和“絕望”這兩個詞,一旦想到它們,看到的更多的是生活中絕望的一麵。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生活80%~90%是由絕望組成的。要想更好地生活下去,就要學會在絕望中看到希望的曙光。
熟悉出國英語培訓的人都或多或少聽到過新東方校長俞洪敏的故事。
新東方的成長史也就是俞洪敏從絕望中不斷尋找希望的曆史。
俞洪敏兩次高考落榜,他在長江岸邊破敗的土坯房中務農代課。第三次終於考上北大西文係,一進北大就遭到了看《第三帝國的興亡》的同學白眼。這白眼包含著對當時衣著過時的俞洪敏的不屑和嘲笑。
大三那年,由於鬱悶得了嚴重的肺結核不得不休學一年。他獨自住在郊區醫院,每天的活動僅限於爬山數石頭,生活無聊至極。
大學畢業之後同事們紛紛出國,俞洪敏為了積攢出國留學費用不得不舉辦英語培訓班。不幸的是,他被北大以影響教學秩序的罪名嚴厲處分。
無奈之下,俞洪敏離開北大,這時俞敏洪突然發現人生帶了點走投無路的感覺。生命和前途似乎都到了暗無天日的地步。俞敏洪覺得老天對他是如此的不公正,他認為自己很不錯,為什麼讓自己受如此之多的苦難和絕望?但正是這些折磨使俞敏洪找到了新的機會。他租用了中關村二小破舊的平房,拎著糨糊桶在零下十幾度的寒風裏四處往電線杆上貼廣告,辦起了出國英語培訓班。
俞洪敏後來回憶說:“當時真是痛苦無助。破教室四麵漏風,沒有生源沒有老師,同學都不在,自己也應付不來,感覺這個事業沒有希望。”但他始終沒有放棄,新東方慢慢成長起來,但是俞洪敏麵臨的困難隻增不減。ETS風波、內訌、上市和公司化改造失敗、自己被打劫從死亡線上揀回一條命,這些困難一次次把他推向絕望的懸崖邊。但是每次俞洪敏都能於絕望中找到希望,用自己的經曆書寫了新東方的校訓:追求卓越,挑戰極限,在絕望中尋找希望,人生終將輝煌。
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這樣說過:我們要從絕望的大山中砍出一塊希望的石頭。絕望是一座大山,而希望是石頭,隻要能砍出一塊希望的石頭,就有了希望。
一個人要想成功,必須要經過磨難和失敗,就像富含腐殖質的土壤中可以生長出鮮活的植物。腐敗的土壤能為植物生長提供必要的營養,失敗在令人絕望的同時,也會激發人的勇氣和智慧,繼續奮勇向前,為成功創造更多機會。當一個人能夠平靜地看待失敗才會變得成熟。絕望的灰燼中星星點點的希望之火將會引領人們走向輝煌。
每個人都是希望和絕望的矛盾體。麵對絕望,有的人能夠勇敢站起來,重新燃起希望;有的人則就此止步,任由命運擺布。能夠在絕望中看到希望的人往往都會成功,而麵對絕望時放任自流最後的結果都不會太好。因此,即使身陷絕境也要拯救自己,相信絕望過去之後一定還有新的希望在等著自己。
麵對絕望,不要自怨自艾,對自己做過的事追悔莫及,也不必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找借口。因為這樣非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削減再度奮起的魄力。在絕望麵前,除了找到好辦法解決問題之外什麼都不要想,也隻有如此,才會看到越來越大的希望。
一個人如果不能在絕望中遺忘痛苦,就不會擁有快樂的人生。在絕望中看到希望的人才能走向輝煌。最後,借用俞洪敏的一句話告訴大家要重燃希望之火:“人分兩種,一種人有往事,另一種人沒有往事。我真心希望大家能從我的創業故事中,讀出一點人生的痛苦、一點掙紮、一點不屈、一點頑強、一點輝煌;我也真心希望,大家能從痛苦中讀出快樂,從絕望中讀出希望,從黑暗中讀出光明,從迷霧中讀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