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轉臉看了看身邊的兩個人,心裏一陣酸楚,想起剛才那個大臣告訴他的話。
“嫣袖,朕現在問你,你必須誠實回答朕,你是不是想要和他在一起?”看了一眼敖懿,問著嫣袖。
嫣袖看著文圭,略有猶豫:“皇上,我。”
朱棣忙阻止了她:“朕要聽你的心裏話。”
手被敖懿緊緊地抓著,此時能感覺到敖懿的害怕,像是怕會迷路的孩子一樣。柔軟的心收到了觸動,不自覺地點點頭。
“如果這樣的話,那就答應朕一個條件,你能做到嗎?”這話,朱棣並不是對嫣袖說的,而是對嫣袖身邊的敖懿說的。
敖懿認真的看著朱棣,然後重重地點了點頭。
嫣袖有些害怕,雖然不知道朱棣所說的條件是怎麼,可心裏隱約覺得有些不對勁,胸口悶悶地感覺,似乎覺得有不好的事情要發生一樣,緊握著敖懿的手都在發抖,臉色慘白。
“別怕。”感覺到嫣袖的害怕,敖懿安慰地說著,對她寬心一笑,“可別忘記了,我可是東海龍王的九太子,沒有什麼事情可以難倒我的。”
嫣袖點點頭,雖然敖懿說的話讓她心痛,可也沒有辦法,想要和敖懿在一起,就必須麵前這些事情。
“我大明朝是先皇明太祖一手打下的江山,太祖的功績可以說是比天高,比海深,為了讓我大明朝的後代記得太祖的功績,前些日子朕讓最好的石匠給太祖刻了一座功德碑,現在在京城的西郊石林裏,現在。”朱棣緩緩地說著,說到這裏就停了下來,看著敖懿。
四年的靖難之役使朱棣成熟了許多,更多的是擁有太祖當年的氣勢,很多大臣都建議給太祖建一個廟宇以表太祖的功德,後來想了好久才想到了這個方法,將太祖的功德刻在石碑上,作為功德碑來教育後代子孫。
其實按理說太祖下麵的皇帝是建文帝朱允炆,而朱棣理應尊稱朱允炆為先皇而不是太祖,其實朱棣當上皇上之後,就隱去了建文帝的四年,自己的名號是永樂皇帝明成祖。
“怎樣?”敖懿見朱棣不說話便忍不住地問著。
“你將它從石林背回皇宮,隻要你酉時回來,朕便讓你和嫣袖離開。”
敖懿頓時雙眼放光,露出興奮的光芒來,抓住朱棣的手:“此話當真?”
朱棣點點頭,並沒有告訴敖懿,那塊功德碑的重量,他相信,就算敖懿能背的動,但也不會回到皇宮了,從石林到皇宮,就算是騎馬都要花半天的時間,更何況是背著一塊巨石在半天的時間回到皇宮,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大臣們想出來的這個主意,還真是,真是該死的好,雖然覺得有些卑鄙不道德,但是這樣算是保住了皇室的尊嚴,同時也不讓百姓有機會覬覦皇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