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克亞營銷心法我們一定要牢記:我們賣的不是產品,而是一種夢想的變化和結果。因為夢想是未來的事情,所以它現在隻是一種思維模式。你如何去影響這種思維模式,就決定了客戶會不會采取某種行動。00克亞營銷心法第一章克亞營銷心法是克亞營銷的核心,克亞營銷的一切思維都是從這裏開始的。之所以叫“心法”,是因為每個人感悟的程度不一樣,包括我自己。我也在不斷地感悟心法。
一、 永遠不要銷售產品,而要銷售思維模式
比如賣房子。最重要的不是房子本身,而是人們對這所房子的思維決定了其購買行為。人的行為受情感驅動,而情感是受思維驅動的。人的行動鏈為“思維—情感—行動”,所以說思維是最重要的。
比如你在賣一個實實在在的東西,此時你會考慮如“什麼樣的東西是好的,什麼樣的東西是不好的”、“什麼樣的東西值錢,什麼樣的東西不值錢”等,這就是思維模式。再如“人們使用了這個產品,能夠達到什麼樣的理想狀態”、“使用這個產品需要注意什麼”……這些都是思維模式。
所以,我們一定要牢記:我們賣的不是產品,而是一種夢想的變化和結果。因為夢想是未來的事情,所以它現在隻是一種思維模式。你如何去影響這種思維模式,就決定了客戶會不會采取某種行動。
這一點非常重要,這相當於塑造了一個人的思維定勢和思維標準。如果我們具備某種程度的思維力,就能夠影響某種行為。所以,作為一名營銷人,就需要研究客戶行為背後的思維模式,然後把這種模式用到自己的營銷上。
例如,怎樣創造稀缺性和緊迫感?這需要技巧,但關鍵是,為什麼客戶會這麼認為?為什麼客戶會覺得這個東西有價值,那個東西沒有價值呢?這些認識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後天受別人影響的結果。
再如,我們在外麵碰見兩個人,你覺得“這個人值得信任,另外一個人不值得信任”。其實,這不是因為第二個人有問題,而是你的思維模式造成偏見。假設我們在馬路上碰到一個穿警服的人,他說 “先不要過馬路,請等一等”, 我們很可能就會等;但如果是一個穿乞丐服的人跟你說這句話,你可能就不會理他。這也是一種思維模式。
所以,人們怎麼選擇產品、選擇什麼樣的產品,這都是由思維模式決定的。“克亞營銷導圖”是不是一種思維模式?當然是。掌握了它,你對營銷的認識就上了一個新台階。
很多人在給客戶看產品之前,都喜歡給客戶講道理。但是,如果這些道理之間沒有任何邏輯關係,那就沒有用,因為你很難改變客戶的思維模式。改變客戶的思維模式是需要一些技巧的。如果你的方式比較生硬、比較直接,就會遇到阻力。這需要你完全站在客戶的角度幫助他理清思路。
其實,無論在哪一個行業,我們都沒有固定的思維模式。 假設,你現在要搬到福建省的某一個城市去居住,麵臨著找房子、找幼兒園等問題。但是“什麼樣的幼兒園是好的”,你並不知道。如果這時候有人在這方麵給你一個“思維模式”,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從營銷上講,這是一種最重要的武器——進入某一個市場,然後改變這個市場的思維模式。如果改變了思維模式,也就改變了價值判斷,改變了購買傾向。更重要的是,產品會過時,但是思維模式不會,思維模式的更新周期更長。
另外,大多數人都害怕競爭,害怕客戶去購買競爭對手的產品。但是,如果你能讓客戶相信並接受你的思維模式,而且你的思維模式也確實給客戶創造了價值,那你就沒有競爭對手。
需要注意的是,思維模式是很容易差異化的,但是產品就比較難。所以,你永遠不要銷售產品,而應銷售思維模式。另外,你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去影響客戶的思維模式,讓其明白購買你的產品或服務是唯一合理的選擇。如果做到了這一點,實現銷售就非常容易了。
二、沒有銷售,隻有自我銷售
很多銷售員喜歡“高壓銷售”,恨不得拿槍逼著客戶作決定。他們可能會說:“如果你不購買,你的人生就會一塌糊塗;如果你不購買,你的一生就注定要失敗。”這個姿態太“高壓”了,要知道,真正的銷售隻是改變客戶的思維模式。客戶做出某種購買行為完全是基於自己思考的結果。
我們作出某種判斷的時候,往往是因為我們就是這麼想的。也就是說,不要對客戶進行銷售,而要想辦法讓他“自我銷售”。你的目標就是幫助客戶作出“我要購買”的決定。
精彩案例1:大風和太陽之間的比賽
有一天,大風和太陽在吹牛,比賽誰的威力最大。大風覺得自己的威力最大,它說:“你看到沒有?下麵有一個穿著大衣的人,我能讓他把大衣脫下來。”太陽說:“那你就試試吧。”於是,大風開始瘋狂地刮、猛烈地刮,一時間狂風大作。可是它刮得越狠,這人就把大衣裹得越緊。它刮了半天,也沒能讓這人把大衣脫下來。太陽說:“你不行,你先躲起來,讓我來試一下。”
於是,太陽出來了,它開始慢慢地升溫,過不了多久,這人就熱得受不了了,很快就把大衣脫了下來。其實,你的營銷就是要創造這樣的結果,讓客戶自己作決定,而不是你瘋狂地對他施加壓力。
精彩案例2:世界渴望被領導
美國有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家叫作艾瑞克森。艾瑞克森是一個天才,他對大腦思維有很多獨特的見解。在很小的時候,他就開始觀察人,對人性有著深刻的理解。艾瑞克森小時候住在鄉下。每次下大雪的時候,他總是第一個起床,因為他要走很遠的路去上課。從他家到學校是一條直路,但是他經常不直著走,而是斜著走,且故意走很多彎路。因為他起得很早,所以是第一個留下腳印的人,結果他發現,後麵的同學幾乎都是踩著他的腳印走,盡管大家都知道那是條彎路。
這個現象讓艾瑞克森深受啟發。原來大多數人都不習慣獨立思考,這個世界渴望得到“領導”。也就是說,人們渴望別人替自己作出決定。
精彩案例3:讓它自己找到回家的路
這也是艾瑞克森小時候的故事。
有一次,他發現自己家院子裏多了一匹馬。這匹馬不是他家的,因此他想找到這匹馬的主人。
怎麼辦呢?他騎上這匹馬,把馬趕到路上,然後讓馬往前走。一段時間後,他發現這匹馬老是跑到路邊的地裏去吃草,他需要經常把它趕回正路上。
就這樣,他走一段,趕一段,走一段,趕一段。在整個過程中,艾瑞克森就是努力讓馬始終走在正路上,最後這匹馬就一直走,一直走,終於回到了自己的家。
艾瑞克森發現,這兒離他家有 6英裏。馬的主人很驚訝,他問:“你怎麼知道這匹馬是我的呢?”艾瑞克森答:“雖然我不知道,但是馬知道。我所做的僅僅是不讓馬分心去吃草,就這樣,它自己找到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