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價營銷:成為行業價格領袖鎖定永久利潤的秘訣7(1 / 3)

第七章自發傳播原理 要讓別人自發傳播,我們需要給他內容,告訴他傳播什麼。 但是,我們不能直接告訴他“請傳播這個”,這是不行的,因為他不一定接受。所以,我們需要對擬釋放的信息進行甄選,有選擇性地釋放某些內容,這樣別人才會配合,才會主動幫我們傳播。自發傳播原理第七章四級傳播模型是一個全新的溝通思路和溝通策略。 我們溝通的目的,除了讓對方產生相應的思維、情感和行動之外,還希望對方有欲望去傳播我們的東西,所以我們需要控製他傳播的內容。這樣做有兩個好處:

第一,確保他傳播的內容對我們的銷售是有利的。

第二,這些內容是他有興趣去傳播的。如果他沒有興趣傳播,那也沒有意義。

其實銷售很簡單。 首先,你要確定客戶的現狀、客戶的夢想;然後,你再確定兩者之間的差距——也就是你可貢獻的價值有多大;最後,你要說服客戶相信你的魔術,相信你的魔術能夠幫助他實現夢想。這是關鍵。

我們所做的一切溝通、一切傳播,無非是希望客戶能夠相信我們,相信我們的魔術能夠幫助他解決問題、實現夢想。 但是大部分人的營銷隻聚焦於產品本身,比如片麵強調“我的產品有這種功能,有這種特性”。這點當然很重要,但是如果你隻是強調這點,而不重視人的作用,那麼你的銷售是無法進一步突破的。

比如,有兩個人在賣同一款產品。為什麼你會更願意相信其中一個人的話,而不是另外一個人的呢?這裏邊有“人”的因素的影響,中文叫“愛屋及烏”。 如果我們喜歡某個人,我們會更願意跟他做交易,更願意購買他的產品,這就是“愛屋及烏”。

所以,營銷上有一個很重要的技巧:在賣任何東西之前,你要成為客戶喜歡的、信任的人;一旦客戶喜歡你、信任你,那麼你的銷售就會變得更簡單。

這聽起來很簡單。但是我們怎麼利用“人”的因素,搭建一座橋梁,使得別人更願意向我們購買呢?這就涉及公司品牌、個人品牌,或者品牌的人性化等問題。

也就是說,你可以把自己的品牌擬人化、人性化,你也可以使用個人品牌。但是很多人對此困惑:我到底是做個人品牌呢,還是公司品牌?

其實,個人品牌和其他類型的品牌並沒有矛盾。個人品牌的建設是最容易的,推廣速度也比較快。因為它包含很多人性化的因素。

人最關心的還是“人”。我們每一個人都會關心人——關心自己,關心周圍的人,關心其他人。所以,利用這種“人的固有興趣”,把品牌人性化,再推廣它就比較容易了。

但是個人品牌也有軟肋:一旦品牌建立起來,你個人的名字、形象、個性等因素就會和這個品牌息息相關。簡單來說,就是你很難從這個品牌中脫離出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在這個過程中還是有很多可調整的機會。在資訊時代,要讓別人一直關注你是非常難的;尤其是第一次關注,這是最難的。但是一旦人們開始關注你、談論你,你就可以把這種注意力轉移到別的東西上麵,這是容易的,也有這樣的例子。

比如提起SOHO中國,大家知道是潘石屹的公司;提起川普,大家知道他是美國的地產大亨;提起蘋果公司,大家更了解的可能是喬布斯這個人,他的個人魅力賦予了蘋果公司一種特別的價值和吸引力。所以,一旦個人品牌建立起來之後,你再進行外延,就比較容易了。

如何建立個人品牌呢?

比如麥當勞和肯德基。這兩家公司都在賣快餐,賣機器化、標準化的產品,但是它們的品牌宣傳重點是“人”,因為大家都在談論它們創始人的故事——麥當勞兄弟與雷·克洛克的創業故事、山德士上校遭受1009次失敗等。

所以,“創始人”的營銷威力是巨大的,我們應該思考——怎麼把創始人的形象、特質凸顯出來,並賦予他一種特別的吸引力,讓人們願意傳播、樂意傳播。這是我們下一步要解決的問題。

要讓別人自發傳播,我們需要給他內容,告訴他傳播什麼。 但是,我們不能直接告訴他“請傳播這個”,這是不行的,因為他不一定接受。所以,我們需要對擬釋放的信息進行甄選,有選擇性地釋放某些內容,這樣別人才會配合,才會主動幫我們傳播。

一、規劃內容:藍圖

很簡單,藍圖就是客戶要實現的夢想。 你需要用簡單的語言告訴客戶:“使用我的產品之後,你能夠達到什麼樣的狀態。”人對夢想的追求,對未來的幻想,是永無止境的。我們都希望自己的未來是光明的、清晰的,但是大部分人是想不清楚的。作為營銷人,如果你能夠給他一個明確、清晰的描繪——“未來你將達到這樣的狀態……”,威力將十分巨大!

在推銷表演英語的時候,我給客戶描繪的夢想是什麼呢?我描繪的是“國際自由族”。這是什麼概念?它是指——你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可以自由地生活、居住、度假、工作,這是它的最終狀態。

“國際自由族”擁有兩種基本能力:一是英語能力,二是賺錢能力。

為什麼必須擁有這兩種能力?很簡單,隻有擁有語言能力,你才能在世界範圍內工作和生活。英語是世界性語言,所以你至少要掌握英語。但是光有語言能力還不夠,你還必須擁有賺錢能力,這樣你才有可能實現“國際自由族”的生活方式。

“國際自由族”一被推出來就受到了熱烈的追捧,大家都很喜歡這個概念。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反響呢?這裏麵有一個借力。

當時國內“族群生活”比較熱,比如“北漂一族”、“波波族”、“小資”等,有各種各樣的族群。所以,我振臂一呼:“國際自由族”是族群生活的最高境界,沒有比這個更高的了,到此為止。

然後,我給“國際自由族”下了一個定義,當時很多人響應,大家覺得確實有道理。接著,就有47家媒體單位來采訪我,包括報紙、雜誌、電視媒體等,都是專門談這個概念。這說明什麼?這個概念“擊中”了人們的幻想。

後來創立克亞營銷,我們也規劃了一個藍圖——“輕鬆賺錢,瀟灑生活”。這是很多老板的夢想。

很多人去創業、做老板、經營企業,做了一段時間後,收入提高了,但是做得特別累,企業一離開他們就不行了,收入會大幅度下滑……這時候,他們最需要的不是賺更多的錢,而是更輕鬆、更持久地賺錢。

沒錢的人希望賺錢,有錢的人都希望輕鬆、穩定地賺錢,然後有更多的時間來享受生活。這是克亞營銷的藍圖——幫助老板們實現“輕鬆賺錢,瀟灑生活”的夢想。

前麵說了,你的客戶不喜歡現狀——他渴望改變,渴望實現夢想;但是他要改變到什麼程度,你需要為他定義清楚。

所有的客戶都有夢想,但是如果你問他:“你的夢想是什麼?”他不一定能說清楚。不信的話,你可以到馬路上問過路的人:“你有夢想嗎?”

“有。”

“你能花3分鍾時間給我描繪一下夢想嗎?”

“唔……”

很多人講不清楚,他們無法用語言清楚描繪自己的夢想。所以,你需要幫助他們簡單地描繪出夢想——用了我的產品之後,你將達到的理想狀態是什麼樣子的。 你需要把魔術帶進客戶的生活,讓他意識到你的魔術將給他的生活帶來多大的改變。

不管你賣的是生活用品、食品,還是教育產品,你的服務都一定會給客戶帶來改變。你需要列出這些變化,比如客戶將得到哪些具體的價值,他的情感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他的身份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這些都需要你用語言描繪清楚。這非常重要!

這種描繪很容易讓客戶產生共鳴。這是共鳴的關鍵。 為什麼?因為每個人都在思考未來要實現的夢想。但是,我們總是想不清楚,總感覺有點模糊,很不全麵。

如果這時候有人能夠用簡單的語言告訴你:“你需要的就是這個夢想,就是這個方向,就是這種藍圖。”作用將是巨大的!

它可以讓潛在客戶立刻對你產生信任,因為他覺得你非常了解他,你能夠清楚描繪他的夢想和藍圖,雖然他天天在想,他自己卻做不到。

所以,藍圖非常重要。如果別人願意相信你的藍圖,那麼它對你的銷售幫助將非常大!例如,如果你相信“國際自由族”,那麼你隻能購買表演英語,因為隻有表演英語才能給你所有的能力,幫助你實現“國際自由族”的生活。

另外,如果你把藍圖描繪得很好——像“國際自由族”這樣的藍圖,別人會很願意傳播。這也是“國際自由族”會引起47家媒體單位關注的原因。

如果你的藍圖很有吸引力,你就能獲得別人的注意,從而帶動相關品牌的發展。所以我建議,不管你做什麼,你都必須學會描繪藍圖,能夠清晰地描繪出:客戶在使用了你的產品之後,他將達到什麼樣的狀態,獲得什麼樣的效果。

因為不管你是寫文案,還是策劃廣告,你都必須讓別人知道他將得到什麼,最好是讓他自己聯想到這個畫麵。你隻是通過某種語言來描繪,然後他自己就能夠勾畫出這樣的藍圖,那麼實現銷售會更簡單。

你為客戶描繪的藍圖應具備以下特點:

1.客戶的終極夢想

這怎麼理解?就是客戶跟你的產品相關的終極夢想是什麼。這裏麵有一個“視覺衝擊力”的概念。

2.視覺衝擊力

我們的大腦在處理信號的時候,對視覺信號有一種特殊的偏好。有人作過分析,雖然大腦可以處理視覺、聽覺、味覺等5種感官的信號,但是它有40%50%的功能是用來處理視覺信號的。這說明人們處理視覺信號的能力是非常強的。

所以,在設計藍圖的時候,我們要給客戶一定的視覺衝擊力。有人說:“一張圖片的效果勝過1000個文字。”但我的導師認為這是錯的!他說:“最好是通過文字,讓客戶產生對畫麵的聯想,這是最厲害的。”

一張圖片當然比沒有想象力的文字要強,但是如果一段文字能夠讓客戶對畫麵產生聯想,那就更好了。

我的導師曾經賣過一套女性護膚品。他的零風險承諾是:如果你用了這套產品兩個星期之後,你最好的姐妹不能肯定地對你說“你是做過拉皮手術的”,你就把空瓶子寄回來,我給你退全款。這些話的畫麵感非常強,視覺衝擊力也比較大。

3.情感化

比如“國際自由族”這個概念,它本身就是情感化的。因為每個人都喜歡自由,所以“自由”二字是帶有情感的。文字是非常有意思的,不同的文字會讓人產生不同的聯想。文字代表什麼呢?文字就是一種符號。當我們感受某種情景之後,我們會用某些文字或單詞來命名它。

比如“震撼”二字,你必須感受到震撼,才知道什麼叫“震撼”。當你在生活中不斷地體驗到震撼時,最後“震撼”二字就和這些場景形成了一個條件反射式的對應關係。當別人使用“震撼”這個詞的時候,你就會聯想到自己的生活經曆。如果你的生活中沒有震撼的經曆,你是理解不了“震撼”二字的。

同理,在營銷中,你的目標客戶接觸過什麼文字,他對什麼詞語有反應,對什麼詞語沒有反應,這都是有規律可循的。所以,通過選擇這些目標客戶有反應的字、詞,你就能夠影響目標客戶的思維和情感。

為什麼我把產品命名為“贏在人性”?為什麼我把課程叫做“人性解碼器”而不叫做“消費者心理學”?因為前者給人的第一感覺不一樣。

“人性解碼器”肯定比“消費者心理學”要深刻。這些不同的名稱刺激的是不同的聯想、不同的反應模式,它們會引發你過去生活中完全不同的經驗,所以文字的選擇非常重要!

再比如“卑鄙”二字,這肯定是帶有情感的。任何人想到“卑鄙”二字,都會產生情感的變化,隻是大小不同而已。所以,你的文字需要情感化,你要通過語言文字讓客戶的情感發生變化。

4.身份化

“北鬥係統”告訴我們,人的需求有3個層次:利益、情感和身份。你在幫客戶描繪藍圖的時候,也需要給客戶一種身份,或者你需要框定他的身份。

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成為別人,這是事實。我們不滿足於現狀,我們希望成為別人。也許我們並不一定承認,但是我們確實希望成為別人,因為我們覺得別人的生活更好或更有意思,我們希望自己有一個與眾不同的身份。

5.語言簡練

如果你要讓別人傳遞、傳播一個東西,那麼這個東西一定要簡練。“國際自由族”、“輕鬆賺錢,瀟灑生活”,這些都是非常簡單的語言。你不能搞得太複雜,否則別人是不會傳播的。

有很多人把“輕鬆賺錢,瀟灑生活”奉為自己的理念。如果你到百度上去查,你會發現——很多人的博客、網站的標題就是這句話。 這說明大家喜歡這個概念,都在傳播它。判斷一個東西有沒有傳播價值是很簡單的,你隻要在搜索引擎中查這個詞的搜索量就知道了。

我們創造了很多東西,比如“抓潛”、“零風險承諾”、“克亞營銷導圖”、“克亞營銷乾坤譜”等,這些詞都有上萬的搜索量。包括我導師的名字——蓋瑞·亥爾波特,它在百度上也有幾萬的搜索量,在穀歌上更多。

我在翻譯“Gary Halbert”時,故意把它翻譯得跟傳統的叫法不一樣。很多人翻譯成“加裏”,但我叫他“蓋瑞”,為什麼?因為我想測試一下這個名字的傳播力度和速度。通過觀察這個名字的搜索量,我就可以知道它的傳播情況,這非常有趣!

總之,在克亞營銷體係當中,藍圖是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如果你想讓客戶相信你的魔術,你的魔術就要描繪藍圖。你的魔術就是你的絕活,你得有跟別人不一樣的東西,所以你需要給別人描繪出不一樣的藍圖。

我們現在所描述的一切,都在魔術的範圍內。記住:魔術是一個讓客戶更相信我們,縮小我們與客戶之間信任差距的重要因素。

二、規劃內容:導圖

雖然你給客戶描繪了藍圖,但是從現狀到藍圖的這條路怎麼走,他不知道,所以你需要給他“導圖”。 我們每一個人都渴望達到一個目標,但是我們常常不知道怎麼走。導圖的作用就是要告訴我們如何走。

比如,很多心理學家都提出了自己的心理學理論,包括弗洛伊德、卡爾·榮格等。在這麼多心理學理論當中,最著名也最廣為人知的當屬馬斯洛的“需求層次”。

圖2馬斯洛需求層次模型

如圖2,這個金字塔圖形就是馬斯洛的心理需求模型。其實與馬斯洛一樣有貢獻的心理學家有很多,但是其中的大多數人,我們甚至都不知道他們的名字,為什麼?因為他們沒有導圖。而馬斯洛提出了這個著名的“金字塔”,所以我們記住了他的名字。所以,如果你沒有一個導圖,你的理論是很難被傳播的。

有些教育界的老師向我訴苦:“克亞,你教的很多東西我也懂,但是我沒有你的那個體係。” 記住,沒有體係的東西是不值錢的!因為客戶希望有係統地學習。他不希望今天學一個秘訣,明天學一個秘訣,那樣很散亂,沒有用。

人們都希望把所學的東西串聯起來,形成一個體係,形成一個係統。這樣做有兩個優點:第一,容易記憶和掌握所有的要點;第二,在運用上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其實導圖就是“成功路線圖”,它會告訴你:從這裏到那裏,你需要走幾步。除此以外,導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

比如你幫客戶畫了一個導圖,如果他相信這個導圖,那麼說明他也相信你的魔術,所以他更可能購買你的產品。因為導圖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所以它對客戶的購買判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導圖還有第三個作用,是什麼呢?

當客戶相信你的導圖時,接下來他可能會一直問:我已經到哪兒了?我需要具備什麼條件才能走下一步?

也就是說,根據導圖,他可以隨時衡量自己的掌握程度——還需要多少努力,還需要多少進步,還需要再往前走多遠。

比如“克亞營銷四重天”(以下簡稱“四重天”),我第一次釋放這個導圖的時候,問過客戶:“你現在在想什麼問題?” 他說:“我在想……我現在是在第幾重天?如果我是在第二重天,那麼我離第三重天還差多遠?” 很簡單,人就是這麼思考的,這是人通常的思維模式。

當你把“四重天”展示給客戶時,他就會去判斷:“我是在第幾重天?如果要再上一重天,我還需要準備什麼?”反過來說,即“我還需要購買你的什麼產品,才能再上一重天?”

如果你在圍牆邊放一個梯子,然後讓一群人站在梯子麵前,我敢保證,幾乎所有人都想爬這個梯子,這就是人性。因為大家都想看看外麵的風景,都想欣賞外麵的藍天、白雲。

比如,你舉辦了一場比賽,有很多人參加,然後你會發現:幾乎所有參賽者都希望獲得更高的分數。這就是導圖的作用。人們希望往前走,這也是人的思維定勢,沒什麼神奇的。

如果你仔細思考,就會發現,其實導圖在潛移默化地幫你銷售。

前麵講過,寶馬汽車在營銷上有一個重要的戰略目標——不是為了賣更多的車,而是為了讓那些年輕人在大學還沒畢業的時候,就渴望成為寶馬汽車的車主,渴望成為有能力購買寶馬汽車的人。

如果你的營銷能夠讓現在還沒有能力成為你客戶的人拚命地想:“我要上那個級別,我一定要走到那個級別,我一定要登上四重天。”這是非常厲害的,因為你驅使了一群有夢想、有渴望的人在不斷地攀登你的“梯子”。

我第一次接觸亥爾波特的時候,就想上他的一個非常高級的課程。我說:“我要上那個課。”

他說:“你暫時還不夠資格,你先上這個課吧。”

我問:“需要多久,我才能上那個課?”

他說:“不知道,3個月以後再說吧。”

這時候我有一種渴望,我渴望往上爬。

所以,如果你的導圖設計得很巧妙的話,它就有潛移默化地銷售的作用。當然,更妙的是,你所有的產品設計都可以圍繞著導圖、圍繞著藍圖進行。

為什麼?因為這是你的魔術,這是你的哲學。你所有的產品隻是實現你的哲學、實現你的理念的一種手段而已。所以,你的產品設計當然要沿著你的導圖,沿著你的路線圖進行。

“克亞營銷導圖”和“克亞營銷乾坤譜”都是導圖類的東西,它們在告訴客戶:你可以達到什麼樣的級別,在每個級別上你會獲得什麼樣的能力,你離最終的目標還有多遠……

它們是“地圖”。客戶不滿足於自己的現狀,客戶想到達目的地,但是他怎麼到達呢?他需要路線圖。所以,幾乎所有的銷售都可以用到導圖。

比如,有一位女士走進美容店,如果你的第一個想法就是賣產品給她,這是錯的!你需要在這位女士決定購買之前,幫她做一個免費測試,這樣你就有了判斷依據。

然後,你坐下來告訴這位女士:在未來的3個月、6個月、12個月內,她將達到什麼樣的理想狀態。比如,她的皮膚會怎麼樣,她的斑點會怎麼樣,她的發質會怎麼樣,等等。你需要幫她描繪出這些效果——這是不是她想要的?如果這是她要達到的目標,那我們就一起來製訂一個12個月的保養計劃。

然後,你告訴她:第一個月會達到什麼樣的狀態,第二個月會達到什麼樣的狀態,第三個月會達到什麼樣的狀態,以此類推。

如果她同意這樣的藍圖,同意這樣的成功路線圖,那就相當於她同意了你的產品購買計劃。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你並沒有刻意銷售,你隻是在幫她描繪一個成功路線圖而已。這就是導圖的威力。幾乎所有的產品或服務的銷售都可以這麼做。

1.導圖的設計

●設計35個核心步驟。

我通常會設計35個關鍵步驟或裏程碑。 有人說:“我有不隻5個步驟。”你可以有多個步驟,但是你最好選出35個。為什麼?因為人類的大腦無法同時處理太多的信息。

在短時間內,人的記憶容量為7±2,也就是在59之間波動,這是美國心理學家米勒教授提出的。如果你的步驟太多,客戶根本就記不住;如果太少,比如隻有兩個步驟,客戶又會覺得:“不可能吧,這麼簡單?”他不相信這是真的。

所以,我通常設計35個核心步驟。如果你的步驟很多,你可以再組合,把35個核心步驟提煉出來。這是可以的,這樣客戶也容易記住。 一般的信息組織都是這樣的,你的導圖也需要這樣做。

比如,“克亞營銷導圖”的橫軸由5個步驟組成,但是核心步驟隻有3個:抓潛、成交、追銷。這很容易記,而且前後是對稱的——從別人的“魚塘”到自己的“魚塘”。

我相信你一定能找到35個核心步驟,如果找不到,你就反複問自己:“為了幫助客戶達到這個狀態,我必須做到哪幾個關鍵步驟?”

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哲學、自己的理念、自己的方法。如果沒有,你就說不清楚你的魔術。 比如,客戶問你:“你的產品怎麼樣?” 你說:“非常好啊!”別人再問:“為什麼好呢?” 結果你解釋了半天,仍然說不清楚,客戶早就不耐煩了。但是有了導圖,你就不需要解釋了。

曾經有人問我:“克亞,你的營銷跟別人的有什麼不同?”我當時建議他:“你先看看‘克亞營銷導圖’吧。”看完之後,他覺得很有意思。我說:“營銷非常簡單,隻有3件事:抓潛、成交、追銷。其他東西都是演變而已。”

這麼一說,他就非常容易理解了。所以,你需要找到自己的導圖,你要告訴客戶:從這裏到那裏,有幾個步驟,該怎麼走。找到35個關鍵步驟後,你給它們起一個比較好的名字,然後再把它們安排成比較有趣的幾何形狀。

●安排成幾何形狀。

有一本書叫《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一直是《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上的暢銷書。但你知道,這本書從什麼時候起就開始暢銷了嗎?答案是1989年,從那時一直暢銷到現在。

圖3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模型

你看圖3這個導圖,這本書非常簡單,就是按照這個導圖講的。導圖講完了,書也結束了。這個導圖的作用非常大,很多人拿到書之後就開始分析:“我缺什麼東西?哦,缺這一塊,不夠互信。”這本書在全球的銷售量應該過億冊了,非常暢銷!

在史蒂芬·柯維提出這個理論之前,就沒有人提出過類似的理論嗎?肯定有。肯定有很多類似的東西,但是為什麼我們隻記住了這個理論呢?史蒂芬·柯維的聰明之處在哪裏呢?答案就是導圖,他做了個導圖。

另外,他還幫很多公司培訓內部講師,讓他們去講這個理論。當更多人接受了這個理論之後,他再給他們提供更高級的課程。他為什麼要幫其他公司培訓內部講師,並讓他們去講“七個習慣”呢?就是為了傳播,讓這些人免費幫他傳播導圖。

還有一點,當你接受了這個導圖時,你就會發現自己是有問題的。你一看:“哦,這樣才算優秀,那樣才算高效。看來我是不夠高效的,我缺這一塊。”那下一步怎麼辦呢?你需要解決方案,你得找他要答案。所以,這張導圖的威力十分巨大,它所隱含的潛意識銷售是非常厲害的!

《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上的很多暢銷書都會有一個導圖。比如《追求卓越》這本書,作者提出了一個“7S”概念,這就是一種導圖。有了導圖,你的銷售就簡單多了。

2. 導圖的巨大優勢

如果你仔細研究“克亞營銷導圖”,就會發現它非常簡單,而且它可以有很多演變,但最後你總能讓所有演變都回歸到導圖上。

在博客上,我呈現了很多精彩的營銷案例。每個案例都讓客戶感到震撼,但是最後我總要提醒他們——“其實這些都是導圖的演變而已”。為什麼這樣做呢?第一,他們會進一步認識到導圖的價值,它絕不隻是一個簡單的圖而已。第二,這也有利於導圖自身的傳播。

順便說一下,雖然導圖的作用巨大,但是有一個前提你需要知道——你的導圖必須經過嚴謹的思考,它絕不能是隨便忽悠人的。

“你的所有營銷溝通和活動,都必須百分之百從對方的角度思考。為對方產生結果、貢獻價值,促使對方最輕鬆、最快速地實現夢想,這是你一切營銷的終極目標。”這是“克亞營銷鐵律”的內容,也是我創立克亞營銷的初衷。

精彩案例34:巧解吃飯問題

我很少帶孩子。有一次我太太挑戰我,她說:“你從來沒帶過小孩,要不你跟女兒待上一天,我看你能不能做得到?”

當時我女兒隻有3歲,於是我帶著她出去玩。玩了一整天,其他的都很好,最困難的是吃飯問題,小孩子都不願意吃飯。

我記得,當時我們在海邊玩,之後在一家餐廳訂了比薩。比薩剛送來,女兒就要走,她不想吃。她還哭得很大聲,整個餐廳的人都在看我們,挺讓人尷尬的。

當時我不知道怎麼辦,後來急中生智,拿起比薩跟女兒說:“你看,飛機起飛嘍!嗚嗚嗚……我們要降落在什麼地方呢?降落到你嘴裏,好不好?”

她說“好”,於是我把一塊比薩放到她的嘴裏。

過了一會兒,我又說:“又來一架飛機嘍!嗚嗚嗚……它要降落到哪裏呢?還是降落到你的嘴裏,好嗎?”她說“好”,於是我把另一塊比薩給她吃。最後,所有的“飛機”都進入她的嘴裏,吃飯問題就這樣解決了。

顯然,在這個例子中,我用了一些“人性的因素”吸引女兒的注意力,然後讓她很快地把比薩吃完。但是我在為她好,這是最重要的。

我想說明什麼呢?我們在營銷上的所有策略,都要以客戶的利益為最終的目標,永遠為客戶創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