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1 / 2)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這句話出自孟子的《離婁章句下》,這句話最初的意思並不是講削藩的。

他真正的意思是,一個品行高尚,能力出眾的君子,品行和家風,或者辛辛苦苦成就的事業,留給後代的恩惠福祿,經過幾代人就消耗殆盡了。

但是這句話用於當前的場景,卻是十分的貼切。

前兩日朱元璋在查閱古籍的時候,也看到了這句話,受到這句話的啟發,他也想到了和朱標幾乎相差無幾的政策。

但說實話,就像朱標說的那樣,他對改變世襲罔替的政策仍舊沒有決心。

隻是沒想到,楊炎也說到了這句話。

這讓朱元璋頗有幾分英雄所見略同的感覺。

隻聽楊炎繼續道:“當今聖上放牛娃出身,最終卻完成驅逐胡虜,恢複中華的偉業,放眼曆史,亦是首屈一指,今聖成就帝業,創建大明,勵精圖治,讓社會生產逐漸恢複和發展,天下百姓得以享受太平。”

“這樣彪炳顯赫的功績,恩澤朱家後世子孫,無可厚非。”

“子憑父貴,當朝太子,還有諸位親王,享受他們父皇打下來的江山,我覺得合情合理,也不會有人反對。”

“因為這是當今聖上豐功偉績下的恩澤。”

朱標深以為然的點頭,對於他父親的功績,他也隻有仰望的份。

一牆之隔,朱元璋臉上也是忍不住露出驕傲的神色。

這兩次來聽楊炎和太子談話。

楊炎每每不是看透自己的心思,就是指出自己製定戰略的問題所在,甚至說出天下養朱那樣大逆不道的話來。

現在終於吹了他一波。

嗯。

很舒坦。

朱元璋總算是舒服了一回。

隻聽楊炎話鋒一轉,道:“但是,就算再顯赫的功績,也不可能恩澤千秋萬代!”

“皇室宗親,世襲罔替!”

“不說大明是否真的有千秋萬代,就單單說十代人之後,大明皇室子孫將以十萬人甚至百萬人計,今聖的恩澤足以澤披那麼多子孫嗎?”

“不足以,甚至……這是在害了大明的後世子孫!”

朱標默然。

一牆之隔的朱元璋臉上的驕傲之色早已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陰沉。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這個道理他也曾深入的思考過,確有幾分道理。

但楊炎說他這是在害大明的後世子孫,這就未免有些危言聳聽了吧?

他製定世襲罔替的政策是為了什麼?

還不是為了子孫後代?

他自己小時候挨過的餓受過的苦太多,他想的是,你們的老祖宗打下了江山,能庇護你們世世代代,我吃過的苦,你們不用吃,我挨過得餓,你們不用挨,你們隻需要享受生活就可以了。

現在到了楊炎嘴裏,卻成了害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