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日再敘。
楊炎的一句話,讓原本聽得津津有味,正欲繼續聽下去的朱元璋就仿佛被當頭打了一悶棍。
啪!
一下子將他打懵了。
怎麼?
正聽得上頭的時候,你跟我說完了?
就好像……
好像做什麼事情正是愉悅的時候,啪一下子給你斷了。
意猶未盡,意猶未盡啊!
但也無可奈何。
畢竟他不是這場對話的直接參與者,而是一個竊聽者的身份。
如果此刻坐在楊炎對麵的是他,他非得逼著楊炎把話說完不可,畢竟這可是事關大明的國運啊!但如果那樣,他也就有可能聽不到他想聽的東西了。
這就是竊聽的好處,可以聽到最真實的聲音。
“那學生先行告退,改日再向先生請教!”
朱標以學生之禮恭敬相待。
隨著朱標的退出,楊炎也回到了他那暗無天日的牢房中,這場對話也就宣告結束。
而密室裏的朱元璋一行,也沒有留在這裏的理由了。
出了天牢。
外麵的天色果然已經黑了。
在密室中聽得津津有味,過於投入,不知不覺一下午過去了,天黑了都不知道。
這大概就是學習的快樂吧。
朱元璋仍舊還沉浸在楊炎下午的一番言論之中。
到了紫禁城外時,卻聽身後的劉基道:“皇上,微臣有個不情之請。”
“說。”
“皇上下次再來的時候,能不能還帶上微臣?”
見朱元璋沒有答話,劉基頓了頓,又道:“說實話,微臣也想聽一聽,楊炎是怎麼說的。”
“嗬——”
不想朱元璋卻是輕笑一聲:“怎麼,不告老還鄉了?”
“這……”
劉基語塞。
他沒想到朱元璋會趁機將他一軍,這讓他一時之間不禁有些難堪,不知該如何應答。
“下次再說吧。”
朱元璋悠悠留下一句話,便轉身往紫禁城中走去。
劉基看不到的是,轉過身的朱元璋,嘴角已經壓不住的翹起。
劉伯溫啊劉伯溫!
你終於也體會到你嗆咱要告老還鄉時候,咱有多不痛快了吧?
劉基作為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的重要謀臣,但朱元璋和他的關係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融洽。
在分封功臣的時候,封公者六人、封侯者二十八人、封伯者兩人,而讓所有人大跌眼鏡的是,名氣很大的劉伯溫居然排在了倒數第一,被封為誠意伯。
看看同為謀臣的李善長的封爵,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中書左丞相,封韓國公,歲祿四千石,子孫世襲”,同時“予鐵券,免二死,子免一死”。
再看看劉伯溫的。
開國翊運守正文臣、資善大夫、上護軍,封誠意伯,祿二百四十石。
其他的不說,且說俸祿,就僅為李善長的二十分之一。
是劉基沒有才幹比不上李善長嗎?
當然不是。
民間有話曰:“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
足見劉伯溫的才幹與智慧。
但是朱元璋並沒有像劉備依賴諸葛亮那樣依賴劉基,而劉基也沒有像諸葛亮那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曾做過元官,且性格清高孤傲,在朱元璋請劉基出山的過程,劉基有過搖擺,始終在做官與辭官間徘徊,想做官,不滿意又辭官。
這讓朱元璋很不爽。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劉基的才能甚至是超越了他的領導者。在幾次戰爭中他都表現出了非常卓越的才能,朱元璋想到的他基本上都想到了,而沒想到的他也想到了,朱元璋甚至有些忌憚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