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就有曹衝稱象之題,後來被傳為美談。
朱元璋很滿意群臣的反應,笑道:
“聽好了,話說有兩個鐵球,一個十斤重,一個一斤重,兩個同時從城樓上落下,那個鐵球先著地?”
問題一出,群臣的眉頭一下子都皺了起來。
緊接著便是議論紛紛。
“這問題不是很簡單嗎?肯定是重的先著地啊!”
“對呀,小孩子都知道的問題吧?”
“嗯……不過皇上既然問,那必然有他問的道理,恐怕不會簡單,其中定有蹊蹺!”
“蹊蹺?那你說說有什麼蹊蹺?難道是輕的先著地不成?”
“會不會是同時著地?”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你想想看,一顆石頭和一片樹葉誰先著地?必然是石頭嘛!”
“……”
朝堂一片議論之聲。
絕大多數人認為,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類比石頭和樹葉就知道,必然是重的先落地。
但也有少部分人認為,皇上既然問出這樣的問題,其中必有蹊蹺,隻不過其中的蹊蹺,他們參不透。
唯獨劉基默然不語。
他並非遇事沉默之人,他曾與李善長就大明法令一事,在朝堂上爭論不休。
但是現在他知道爭論沒有意義。
因為這個問題不會那麼簡單,必須要去做了才知道。
果不其然。
朱元璋擺了擺手,讓群臣安靜下來,然後道:“古人雲:‘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咱們何不去試一下?”
“對啊,咱們為什麼不去試一下呢?試一下便知!”
“皇上好辦法!”
群臣附和。
朱元璋看著群臣,道:“那就明日上午,咱們到應天城樓上去試一下!”
朱元璋當然已經從朱標那裏知道了結果。
不過他自己還是想去試一下。
之所以選擇應天城樓,他還有點私心,如果這個試驗能夠顛覆人們的認知,那麼必然會像曹衝稱象那樣,傳為美談。
甚至,這個小故事會被載入史冊,青史留名……
……
消息很快傳開了。
應天城內的百姓們也都是議論紛紛。
百姓們的觀點和大臣們差不多,絕大多數人認為,這是小孩子都知道的問題。
第二天,應天城樓,早早有衛兵做好安保工作,因為皇上帶著群臣要來。
無數百姓遠遠圍觀,人山人海。
他們除了想要望一望皇上的風姿外,也都要看看在這個問題上誰是勝利者。
很快。
朱元璋帶著群臣在城樓上出現了。
隻見朱元璋右手拿著一個十斤重的鐵球,左手拿著一個一斤重的鐵球。
在無數目光的注視下,朱元璋手中的兩個鐵球同時脫手。
鐵球從空中落下。
無數目光追隨著……
一會兒。
城樓周圍的人們都忍不住發出一陣陣驚訝的呼喊聲。
“臥槽?!”
“我沒有看錯吧?!”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了?!”
“怎麼會這樣?!”
“……”
城樓上,群臣一個個眼睛激凸,仿佛看見了什麼了不得的事情,四周圍觀的百姓發出陣陣驚呼。
全場焦點朱元璋卻是得意的嘴角微微一翹。
“吾皇聖明!,臣等受教了!”
李善長率先反應過來,上前一拜。
“吾皇聖明!臣等受教了!”
群臣跟著拜下齊呼。
“吾皇聖明!”
百姓們也是跟著高呼起來,一時間山呼海嘯。
“都起來吧!”
朱元璋心情大好,很是受用。
這就是他想要的結果,果然不出他所料,雖然是個小事,卻為天下讀書人樹立了一個實踐出真知的榜樣,足以讓他的威望更上一層樓,就像曹衝稱象那樣,雖然是個小故事,卻傳頌千年……
……
應天城樓這邊很熱鬧,應天城內同樣很熱鬧。
因為今天還是放榜的日子。
然而……
和應天城樓那邊的一派和諧盛世的熱鬧不同,城內的熱鬧似乎很動亂,同時伴隨著一股股怨氣與不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