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稟皇上!”
劉基寸步不讓:“李相國之言,實乃滑稽之言!正所謂,君子自重,文人相輕,落榜學子們此刻已是滿腹冤屈,又怎能公正的評判試卷呢?如果將試卷張榜公開,那不是擴大事態嗎?”
“再者,科舉取仕,乃是天子恩威,又怎麼能將取仕大權交到學子們的手中呢?讓他們自個選拔自個,那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嗎?!”
兩人已經不是第一次在朝堂上爭吵了,上一次也是因為法令的問題,兩人吵得不可開交。
此刻,朱元璋頭更大了。
“吵得好呀!怎麼著,想把奉天殿吵得掀翻了是不是?”
朱元璋喝斷了兩人的爭吵。
話雖這麼說,但兩人的爭吵,也給了朱元璋一些思路。
“咱算是想明白了,取仕風波,不光要明斷,而且還要速決,現在那些學子們正在外麵蜚短流長,百姓們也都在觀望著呢!”
“今兒,六部三院的大臣都在這裏了,你們可都是讀書人的尖子啊,這些考卷,是不可以給那些學子們看,但是,你們可以看!”
眾臣默默頷首。
朱元璋繼續道:“聽旨,這些考卷依舊要遮住考生的姓名,籍貫,年齡等一切信息,都給咱統統拿到奉天殿來。”
“你們輪流審閱,看不完,誰都不準下朝,咱給你們備飯!”
眾臣連忙回應:“遵旨!”
朱元璋想了想,又道:“你們看完之後,都給咱寫一篇讀後感,咱倒要看看,你們所選的上乘卷子,到底是那些,和宋濂他們選的,到底又有多少區別?”
“如此,便可大致判斷出取仕是否公道,是否存在徇私舞弊的行為!”
“皇上聖見!”
劉基第一個站出來表示讚同。
“皇上聖見!”
眾臣也跟著一起。
毫無疑問,朱元璋的法子,是目前為止最合理的,也是最公正的法子。
“毛驤!”
“在!”
朱元璋把毛驤叫了出來。
“把宋濂和全體考官們給咱集中到國子監去,聽候處置!”
“遵旨!”
毛驤領命後,轉向宋濂和眾考官:“宋大人,諸位考官,請吧!”
宋濂和眾考官被請到走後,奉天殿中便開始了忙碌的審卷工作。
大臣們席地而坐,每一位大臣麵前都擺了好幾張卷子,全副精神的審閱卷子,然後還要寫批後感。
奉天殿中隻有翻試卷和寫字的沙沙聲。
每一位大臣都很認真。
因為這不僅事關宋濂和眾考官,如果自己選出來的卷子和其他人截然不同,說不定自己還要被拖下水,所以沒人敢不認真。
審閱這麼多試卷並非易事,而且相當耗費時間,外麵天早就已經黑了,但他們也隻能打起十二分精神。
因為朱元璋說了,審閱不完卷子,誰都不準下朝。
然而,就在群臣的身心都沉浸在卷海之中時,朱標卻悄然離開了奉天殿……
……
“樸昌仁,給我備車!”
朱標回到春和殿,當即讓樸昌仁去備車。
“殿下,咱們去哪?”
“天牢!”
樸昌仁沒有多問,便駕著馬車和朱標一起前往位於太平門處的天牢。
毫無疑問,他要去找楊炎。
他知道,皇上的法子,雖然是目前為止最為合理最為公平的方法,但那也隻是權宜之計。
如果評選結果和宋濂他們不一樣,毫無疑問,皇上會斷定宋濂他們有徇私舞弊之嫌,到時必然人頭滾滾。而即使評選結果和宋濂他們的一樣,那也隻能說明宋濂他們沒有徇私舞弊,但那也無法平息北方學子的怨憤,到時候仍然會有流言會說,朝廷和宋濂他們串通一氣,或者說宋濂他們在試卷上做了手腳等等。
所以無論最終結果如何,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取仕難題。
“不知道楊炎能不能有更好的法子?”
朱標心情焦急。
且不論取仕問題的影響巨大,且說宋濂是他的老師,他都不願看他的老師身敗名裂,但現在,他也隻能寄希望於楊炎身上了。
因為楊炎每一次都能給他驚喜。
“希望這一次也一樣吧。”
朱標心中不禁暗暗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