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天城,徐府。
徐輝祖剛剛回到,一個翩翩少女便迎了上去,不是別人,正是徐輝祖的妹妹徐妙錦。
“哥,恩科大案怎麼樣了?”
徐輝祖回道:“解決了。”
“那就好。”
徐妙錦倒是不意外,隻是鬆了一口氣。
徐輝祖想了想,道:“不過解決之法,和你說的有些不一樣。”
“不一樣?”
徐妙錦一怔。
那天馬皇後召她進宮玩耍,正好撞上了宋濂前來求救,於是她和馬皇後兩個可以稱得上是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兩個女人便開始了出謀劃策,最後還真讓她們商討出了一個法子,便是增加一場大考,分設南北榜。
後來回來的時候,她也和在朝中任左軍都督府事的哥哥徐輝祖說了一下。
徐輝祖道:“太子殿下今天在朝堂上,提出了一個新的法子,同樣是增加了一場考試,不過不是分南北榜,而是分考試內容……”
“……”
徐輝祖將今日早朝時候太子提出來的法子,轉述了一下。
聽罷,徐妙錦一臉震驚。
好大膽好新奇的考試方式。
這與她單純的將恩科大考拆分為南北兩場進行,要更加的完善,也更加的令南北雙方學子信服。
徐妙錦不由得感慨:“不愧是太子殿下,此法的確比我的法子要高明得多。”
“不是太子。”
徐輝祖卻是搖了搖頭:“太子說這是他的一個朋友提出來的。”
“一個朋友?”
徐妙錦不由得一怔。
太子的朋友,能夠想出這樣空前的法子,那應該是一個高人吧?
徐妙錦的腦海中不自覺的浮現出一個須發皆白,學富五車,智若淵海,隱居於山野間某一處茅廬的世外高人形象……
……
禮部和國子監這兩天都很忙碌。
因為他們要準備第二場恩科大考的事宜,禮部負責組織,國子監負責出題。
而國子監更加的頭大。
因為按照太子的指示,這一次的考試內容和以往的完全不一樣,而且是一個全新的模式。
國子監的人其實還是更熟悉傳統詩詞文章,其他的他們也不太了解。
最後是朱標站了出來,讓六部都參與出題。
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六個部門分別出一部分題目,這麼一來,題目就豐富了。
田畝賦稅,農田水利,軍事戰略,刑罰律例,土木建造,官員管理等等。
甚至朱元璋都來了興致,親自出了幾道關於農桑的題目。
最終形成的卷子,可謂是涉及到了上至朝廷,下至鄉野的方方麵麵……
……
最難的卷子完成,第二場恩科也很快進行。
所有參考學子,再一次步入考場。
南方學子依舊信心滿滿,北方學子則是有些忐忑。
可是當他們拿到考卷之後,無一例外的,全都傻眼了,呆若木雞。
他們反複的翻看試卷,甚至覺得是不是發錯試卷了?可是一看試卷表頭,卻赫然蓋著禮部和國子監共同監製的印章。
“嘶——”
“嘶——”
“嘶——”
安靜的考場中,響起了一陣陣倒吸冷氣之聲。
這些題目,這樣的考試方式,他們聽都沒聽過,更別說見過了。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
這是學子們標準的備考方式,為了應付科舉,他們可以說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埋頭在書本當中。
可是現在卷子上的題目,卻幾乎都不是他們在孔孟經典上能夠見到的。
你要說題目很偏,那倒也不是。
因為試卷上的題目,很多都是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遇見的,隻不過他們沒有去注意,沒有去了解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