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和徐達登上龍輦。
隨後,朱元璋並不急著進輦,而是大手一揮:
“來人,宣旨!”
禮部尚書陶凱走上前來,熟練的攤開聖旨,扯開喉嚨吼道:
“奉天承運皇帝,昭曰:”
“今有我朝雄獅之眾,克敵製勝,捍衛疆土。朕受天命,犒賞三軍,以彰其功!”
“朕之勇士,北伐建功立業,朕念三軍之勞苦,心甚痛之。特賜酒食佳肴,銀兩布帛,以此慰勞其身,獎賞其誌!”
“尚食之官,三軍之將,悉受此恩,鹹來領賞。以此宴享,共享太平盛世,彰顯我大明雍容氣度!”
“欽此!”
“謝皇上隆恩!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三軍深感天恩,一身的風塵仆仆,艱苦勞累,九死一生在這一刻仿佛都值得了。
他們也沒有想到,皇上會親自駕輦出城三十裏地迎接他們,這對於他們而言,是莫大的榮譽。
此刻三軍齊呼,撼天動地……
……
應天府,正陽門。
大明軍隊浩浩蕩蕩的開進來。
皇上的龍輦在前,三軍將士在後,旌旗招展,金戈鐵馬,塵煙滾滾,好不氣派。
街道兩側,圍觀百姓已經堵得水泄不通。
他們有的歡呼,有的給將士們送上吃的,也有單純看熱鬧的。
北伐大勝,這也就意味著大明的根基穩固住了。
世道太平。
這對於他們而言,比什麼都重要。
楊炎也在人群中間。
望著大明的金戈鐵馬,凱旋歸來的盛景,他也不禁心潮澎湃,熱血上湧。
他現在雖然還沒有將自己當作是這個世界的人,但是同樣為這個錚錚鐵骨的大明感到高興。
如果留在這裏,助大明成就一番宏圖霸業,又何嚐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隻可惜,他的身份是一個死囚。
現在全城都是通緝他的告示,刑部的人也在全城搜索他。
他知道自己如果還留在應天府,這般下去肯定藏不久。
如果不出意外,那麼很快他就要被秋後問斬,從而回到自己原來的世界。
不知為何。
之前還還很渴望回去的楊炎,心裏竟有點點失落……
……
紫禁城中。
朱元璋在武英殿設宴,款待得勝歸來的將士們,群臣作陪。
慶功宴,大家都很開心。
徐達作為慶功宴的主角,自然是坐在朱元璋的身旁。
在朱元璋登上皇位前,徐達與朱元璋做了十五年的兄弟,一路走來可以說是出生入死,兩人不是親兄弟勝似親兄弟。
即使在朱元璋登上帝位以後,他與朱元璋依舊能夠“宴見歡飲,有布衣兄弟稱”。
但愈是這樣,徐達就愈是恭慎。
就像這一次凱旋歸來,他絲毫沒有想要炫耀,也沒有想要邀功,朱元璋出城三十裏迎接,反倒是讓他感到惶恐。
曆史上有傳言,說徐達晚年因患背疽無法吃鵝,朱元璋卻仍賜給他蒸鵝,徐達流淚吃完後便死去。
這絕對是抹黑朱元璋的。
朱元璋就算是疑心再重,也不可能用這種法子去毒死一個已經近乎走到了生命終點的老兄弟。
這樣做,沒有任何的價值和必要,並且還會讓自己背上毒殺兄弟的汙點鋼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