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萬台織布機,那相應的,收益也將比現在增加一百倍,一年的收益將來到恐怖的五十萬兩。
如果每個省都有一萬台織布機,那將會是何等巨量的收入?
朱元璋的腦子都有些麻了,有些算不出來。
那幾人驚愕的目光下,楊炎道:“這雖然是一個推演,但在現有的條件下,我有信心做得到!”
“為何?”
“在進行分析之前,我們先搞懂一個問題,前麵說了,我的收益是無償占有勞動者的剩餘價值,那我是如何占有勞動者的剩餘價值的?
朱元璋朱標和劉基三人側耳傾聽。
他們大概知道占有剩餘價值這個意思,但具體是如何占有的,他們的確沒有更深入的了解。
“還是以我現在的織布廠來舉例,工人在我的工廠幹活,一天八個小時能生產四匹布,他們大概用兩個鍾頭的時間能夠生產一匹布,一匹布八十文錢,而他們的工資加原材料是一百二十文錢,那就是說他們用三個鍾頭的時間就已經完成了和他們工錢一樣的價值,那麼,他們剩下來的接近五個小時時間的勞動就歸我所有了。”
“而其他織布工廠呢,他們的工人一天才能織一匹布,一匹布一百五十文錢,就算他們的工人更便宜,八十文錢一天,加上原材料的錢,他們的工人需要五個多鍾頭才能完成和他們工錢一樣的價值,那麼,其他織布廠能夠占有的工人勞動時間就隻有三個小時。”
“所以,即使是我的工人更貴,布匹買得更便宜,但相比於其他織布廠,我還是擁有了更多的剩餘價值,這便是我比其他織布廠多出來的超額剩餘價值。”
就算舉例了,但因為數據太多,三人聽得還是有些雲裏霧裏。
“說得簡單一些,就是我通過改良提高了織布機的生產效率,從而使得我的工人工資更高,生產出來的布價格更低廉,但我能夠獲得的剩餘價值,也就是收益,卻比其他織布廠的高。”
“你們說,其他織布廠拿什麼跟我比?”
這麼一說,朱元璋朱標和劉基這才深以為然的點頭。
還是得說人話啊!
不用說,他們都知道楊炎是有優勢的,但優勢具體在哪,楊炎算是給他們說清楚了。
楊炎繼續道:“所以,我是處於壟斷地位的,沒有競爭對手,我可以根據自己的利益需求,調節價格與產量,也就是說,整個棉布市場,我可以予取予求!”
“但是其他織布廠甘心嗎?”
“他們肯定不甘心,他們也想要提高生產效率,也想要分一杯羹,所以他們會怎麼做呢?他們定然會想方設法更新技術,最方便也是最快捷的,當然是偷盜我的技術!”
“按道理說,這個飛梭是我發明出來的,別人想要用,就必須征得我的同意,否則就等同於盜竊,這個就像文章一樣,你不經過人家的同意抄人家的文章,這是抄襲,是要受到譴責和唾棄的,是不是這個道理?”
三人再次點頭,特別是朱標和劉基,他們算是飽讀詩書的文人,自然知道抄襲的道理。
“但是現在沒有律法去規定,盜竊我的技術是犯法的。所以,他們就算把我的技術盜竊去了,我也沒有辦法。”
“為了防止技術被盜,我必須嚴格做好保密措施,但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所以,在他們盜走我的技術之前,我必須快馬加鞭的搶占市場,形成規模上的壓製,進而形成規模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