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瓊可謂粗中有細的武林豪傑。他在被人救起後一時感動,出口道出了自己的身份,虧得他反應機敏,將原來的“正是在下”後麵加上了幾個字,整個義項和意義就變了,巧妙地補救了失言。
13.諧音轉換
這種方法是指,利用漢語字、詞的同音異義或同音多義現象,將“失言”中的關鍵之字詞替代、轉換一下,變成另外一種意思。這是一種最便捷的補救失言方法。
荀慧生的京劇《大英傑烈》中有一段對白:
陳秀英:若要成婚配,頭先打太原。
關秋蘭:幹什麼要打太原呢?
陳秀英:我要替夫報仇!
關秋蘭:啊,替夫?
陳秀英:不是,替父報仇,我父為太原總鎮石須龍所害。
劇中陳秀英由於一時氣憤說走了嘴,暴露了自己女扮男裝的秘密,但她急中生智,利用“夫”與“父”的諧音關係,不動聲色地轉換了話題。
14.順水推舟
這種方法是指,一旦失言,不妨順著所“失”之“言”發揮下去,推出另一種意思來。這種辦法往往能化拙為巧。
一位青年到女友家參加未來嶽父的60歲壽宴。席間,他把未來嶽父的年齡說小了一歲。他發覺後馬上又敬了一杯酒,說:“我祝您老過一次生日年輕一歲,越活越年輕!”一席話把老人說得開懷大笑。
這位青年的機智在於,他沒有為自己的失言而驚慌失措,而是從容不迫,順著所失之“言”的意思推導出另外一種與此類似但卻意義截然不同的說法來。有時不僅能彌補失言造成的尷尬,而且推導發揮得法還能不露痕跡,讓人以為你本來就沒有失言,本來就這麼聰明而有口才!
15.半句道歉
這種方法來源於那句名詩:“猶抱琵琶半遮麵”。猶抱琵琶半遮麵之所以具有美感,是因為被琵琶遮掩的半麵不為人所見,反倒給人留下了說不盡的朦朧與含蓄。同樣,因失言而道歉的話也不必完全說出來,話留半句也會令自己擺脫難堪的窘境。
比如,說錯了話之後,見到對方不妨用“對不起,我剛才……”或者“真抱歉,我這脾氣……”或者“我這人……對不起……”等這樣的話,雙方都心照不宣,說錯者很容易在這種吞吞吐吐的情況下得到諒解。用這種方式時,要切忌輕描淡寫,切忌眼神遊離,要顯得真誠懇切,語言盡量遲緩,“對不起”這樣道歉的話要語氣稍重些,這樣很容易衝淡那種濃濃的火藥味,進而顯出自己的誠意來。如果對方是老友,自然不忍見你那副麵紅耳赤、欲語還休的“尊容”,會很大度地一揮手:“算了!”如果對方是新相識,那也很容易因這殘缺不全的半句話對你留下好印象,諸如老實、木訥、坦誠等。對一個如此老實的人,誰還會因一句無關緊要的錯話而計較前嫌呢?
事實證明,在某些情況下,吞吞吐吐、話留半句的道歉與真誠坦率和盤托出的道歉一樣是一種切實有效的補救失言辭令。其妙就妙在一句“對不起”足可以把你方才說的錯話全部掩蓋起來。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迅速地完成補救使命,擺脫失言帶來的尷尬氛圍,挽回麵子。
16.原話重複
有時,一些莫名其妙的口誤確實很難采用某種技巧來加以補救,這時還有一個最簡單、最誠實的辦法,那就是撇開口誤,重說一遍。這樣做雖然不一定有最好的效果,但這是沒有選擇的選擇,況且修正錯誤是首要的,對方見你態度誠懇,也會理解和原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