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 心理承受能力(2 / 2)

父母必須重視孩子的心理變化,他們也和成人一樣,在失意的時候需要別人的安慰和幫助。

春天的郊外顯出了蓬勃的生機,卡爾·威特和朋友們組織了一次踏青活動,在美麗的小河邊,小卡爾·威特和夥伴們舉行了一次沿河賽跑比賽,但在比賽結束之後,小卡爾·威特就一直悶悶不樂,因為他在這次比賽中落到了最後。他把這事看得很重,他認為大家會因為這件事而看不起他,他自己覺得無比羞恥。

“小卡爾·威特,難道你還在為比賽的事難過嗎?”

“爸爸,我覺得自己特別無能,我得了最後一名,我肯定是朋友裏最差的人了。”小卡爾·威特無比懊惱地說。

“的確,得最後一名的滋味真的不好受,但是孩子你分析過原因嗎?”

“哦,是的,我肯定是身體素質不好,我比不上其他的夥伴。”

“並不是這樣的,你不能這樣片麵地去看待問題,你的身體不比他們的差,是你的年紀比他們都小,其他的小朋友差不多都大你三歲還多呢。你比他們年紀小,跑不過他們也是情有可原的。假如你和你的同齡人比賽的話,我敢保證你絕對是第一名。”

小卡爾·威特的臉上終於漸漸有了笑容,慢慢地也就忘記了比賽中不愉快的事情。

卡爾·威特告訴兒子,每個人都有可能得倒數第一,隻是情況不同而已。人都是要自己去麵對這些失敗的,去找到失敗的原因,並且勇敢地去麵對,就能重新振作起來。

有的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太高,父母自己不切實際的要求常常讓孩子麵臨著失敗。失敗之後,父母並沒有給予相應的幫助,而是嚴厲地責罵,經常批評孩子,使孩子長期處於緊張狀態。這樣就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壓力,並且損害孩子的自信心。直到孩子的信心完全崩潰,再也沒有能力重新站起來,那這個孩子的一生就徹底毀滅了。

孩子學會了以積極的態度去麵對失敗和困難,他將來才能真正體會到生活中的歡樂,而不是僅僅隻看到這個社會的陰暗麵。孩子有了一定的承受能力,他就可以獨立自主在這個社會上生存了。

卡爾·威特教育理念:

要讓孩子學會堅持不懈,首先父母也應該做好。絕不考慮失敗,要讓孩子明白,成長的字典裏沒有放棄、不可能、辦不到、沒法子、成問題、失敗、行不通、沒希望、退縮……這類字眼。引導孩子盡量避免絕望,一旦受到它的威脅,立即想方設法向它挑戰。告訴孩子學會辛勤耕耘,忍受苦楚。放眼未來,勇往直前,不再理會腳下的障礙。要讓孩子堅信,沙漠盡頭必是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