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吧,無論在任何方麵,我都不會輸的。”牽住了樸信惠的纖手,李斯特輕笑說道。
“別說廢話了,既然對自己有這麼大信心的話,那就快點作詩吧。”趙宰範不耐煩地叫道。
在他不信任的眼神,以及圍觀學生漸漸懷疑的目光中,李斯特深吸了一口氣,朗聲說道:“我的這首詩叫做《世界上最遠的距離》,請各位閉上眼睛,靜下心來,聆聽這首優美的詩詞。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站在你麵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我站在你麵前,你不知道我愛你,而是,愛到癡迷,卻不能說我愛你。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我不能說愛你,而是,想你想的痛徹心脾,卻隻能深埋心底……”
一樣的簡單直白,直抒胸臆,開門見山的表達出自己的情誼。就目前來說,這一段和趙宰範的詩詞不相伯仲。如果他後續的詞句沒有更加出彩的地方,想要勝出恐怕不會容易。
畢竟在短時間之內,人受到的第二次感動會無限度的削減。如果兩首詩的質量相當,心中下意識的就會覺得可能第一首更好一些。
這就是首先出詩的最大優勢。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我不能說想你,而是彼此相愛,卻不能在一起。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彼此相愛,卻不能在一起,而是明知道真愛無敵,卻裝作毫不在意。”
深情的朗誦中,李斯特轉過身,牽起了樸信惠的小手:“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樹與樹的距離,而是同根生長的樹枝卻無法在風中相依……”
隨著李斯特如泣如訴的聲音,無數人平靜了躁動的心,閉上了容易迷亂的眼,開始用心靈傾聽這首詩歌。
每個人曾經都會有一個喜歡,但是卻與自己距離遙遠,不能喜歡的人。命運的坎坷讓他們無法圓滿,曾經的暗戀如今已經變成淡淡的遺憾,深埋在心底的故事。
有故事的人更容易被感動,一些有故事的女孩,聽的眼中開始晶瑩。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魚與飛鳥的距離,一個在天,一個卻深潛海底。”將整首詩的最後一句唱完,代入了感情的李斯特,情不自禁的低下頭,輕輕吻了一下不知何時抱著自己的少女。
“哢!”一個原本用手機拍照的學生下意識的將這一幕拍了下來,在回去之後,將照片合著這首詩一起上傳到了臉書上麵,結果直接引發了數十萬的轉發量,一躍奪得當日熱門話題。
當然,這是後話了。而現在,他正在和無數人一樣,被這首詩感染著,感動著,癡迷著。恍惚之間,他好似想起了與自己分別的女孩,於是心開始痛了!
寂靜。
荒野一般的寂靜。
沒有人鼓掌,沒有人歡呼,大家都沉浸在了自己的悲傷裏。良久,良久,小狐狸咬著嘴唇抓住了李斯特的衣襟:“這首詩,是為了誰寫的?”
“為了所有不能和自己心愛的人在一起的單身男女。”李斯特揉了揉她的頭發,輕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