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3 / 3)

突然,熊建華發現有三個人被洪峰衝到大門前,他迅速指揮搶救組,手拉手地拚死從洶湧而來的洪水中救出了兩個人。

水淹二樓後,他們又救出兩人。

熊建華沉著冷靜,組織奔上樓來的一百多名群眾上了三樓頂棚和房頂。又立即挑出懂水性的賴偉、周肖平、鄒安琪、周玉平等充實搶險隊,大聲地吼道:

“見活人就救!”

於是,在附近低矮的房頂上,樹枝上,洪水裏,用繩子、木條搭救出二十五個危難者。

這些被救的人們,有年高七十有五的古稀老人,有尚在繈褓中的嬰兒。

老人生命純青,應該壽終正寢,而不該死於水患。

嬰兒鮮若草芽,剛剛來到人世,更不該讓水患斷了其漫長而富有的一生。

這裏,職業性的衛生防疫站,擁有著天職的人道主義聖靈。踏上生岸的人們,有人送上幹毛巾、幹衣服了,還有那安慰的熱語。

那個不滿百日的嬰兒,被賴偉遊了五十多米遠救上來之後,就換了兩次幹被子而安然無恙。

嬰兒許是用哭聲在說:“這個世界,多好”。

凡有傷者痛者,立即由救護組及時醫治。縣建司一位工人,從樹上被救出後已休克,這便急救,終於使其掙脫了死神之手。

這裏,因自然界的重擊而聚集在一起的人們,無意識地形成了一個小小社會。二百一十名人,敬重著站長熊建華。大夥兒風雨同舟,患難與共,少幫老,男扶女,幼者弱者被安置坐在房脊上。在房頂上,每移動一步都有人專門招呼,相依為命,秩序井然可歎。帶有食物的人,主動拿出來分給大夥兒。帶有幹衣服有,把衣服輕輕披在了穿著單薄的人肩上。防疫站的天使們,更是傾囊而解,顧全這個群體。一些精密儀器,被人們始終緊緊地抱在懷裏。

一切,都似乎返本歸真,和諧而達觀。

洪水猛漲到離樓頂隻有一米了!

熊建華命令專人負責蹬掉房上的瓦塊,其餘人抱住檁條和椽子。

大屋架,載著這個小小的社會,形成一個巨大的救生木排,一個不屬於神話世界的方舟。雨下吧,水漲吧,江河奔瀉吧,大地傾斜吧,這隻方舟當會免遭大難!

多麼有意義,這“救生樓”、“活命樓”。

這夜,安康城在騷動不安。沙帽石街的二十七歲的徐誌蓮,困臨分娩也騷動不安。她從縣醫院轉移到地區中醫院,也沒逃脫水神對將要誕生的新生命的追逐。

按測定,預產期為八月五日,但經此驚嚇,或因某種生辰時令的機緣,胎兒在腹中變動,似要臨盆了。

洪水,仍在威脅著這未出生的人。

俗語說,“女人要生,天要下雨”。生,與發水一樣歸於鐵的自然法規。

大夫吳宗榮、趙運榮,護士長張隆雪,醫護人員金曉巧、張生蘭、何香春,整夜守侯於孕婦床前,不斷點用催產素。

產床這聖地,在一樓被盈尺洪水所淹。

天使踩水神於腳下,不顧個人生命之危,沉著地進行自己神聖的事業。

緊張的工作,延續了一個多小時。最後,采取會陰側切以胎頭吸引術,挽救母子。

艱難的生!

死的在死去,生的依然在生來。

翌日,太陽升起的時分,一個生命降臨到這個世界上來了。

他是個男性小公民,透出雄悍之稚氣。

他被起名為“水生”,平庸而極富詩意。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於安康

《報告文學》一九八七年第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