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讓孩子抬起頭來走路(2 / 2)

父母平時應注意觀察孩子的表現,孩子一有進步,就要給予及時地表揚。對於缺乏自信,和學習有障礙的孩子,隻要他有一個小發現、一個細小的收獲,就應給予鼓勵,隨時把欣賞、讚賞送給他們,使他們時時保持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學會理解孩子的失敗。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些挫折與失敗。比如,孩子的學習出現了低落,父母也不能用異樣的眼光去對待他,而應該對他們持理解、理解、寬容、關心、體貼的態度,這樣才能保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有些父母對待孩子學習上的失敗,不是漠不關心,就是挖苦、諷刺、批評,這種做法不僅損傷了孩子的自信心,對孩子的人格也造成了傷害。每個人都有失敗的時候,重要的是在失敗中不要喪失自信心和勇氣。

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許多父母對孩子抱太大希望,常常自覺不自覺地給孩子施加壓力,強迫孩子在小小年紀就去學這學那。結果,許多孩子對學習產生了厭惡情緒,有的還嚴重影響到身心健康。

父母應設身處地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照顧孩子的興趣愛好和實際能力,尊重孩子的意願,而不是盲目地要求孩子按照自己預先設計的軌道成長,不要把孩子人生的最大砝碼僅僅押在學習成績的拔尖上。要知道,培養孩子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美好的品格和良好的動手能力,遠比考試成績的第一名更為重要。

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影響孩子。父母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彼此的心態、情緒都會相互影響,所以父母要有意識地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去影響孩子。比如:當孩子自卑、愁苦的時候,父母要用真誠積極的語言鼓勵安慰孩子:“雖然你以前的基礎不太好,但是爸爸已經看到你這階段很努力的學習,確實掌握了很多以前遺留下來的知識點,不要急,爸爸相信你繼續這樣堅持下去,一定能趕上來的。”

父母始終能給孩子鼓勵和信任,這是給孩子巨大的精神支持,孩子能真心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產生強大的克服困難的心理動力和勇氣。

最後,除了上麵這些,平時生活中,父母還可以指導孩子學會一些讓自己變得更自信的招數,比如說:

學會微笑。孩子要將微笑作為生活中的一部分,經常微笑可以給自己增添信心、從容和力量。

挺胸抬頭走路。人的走路姿勢與步伐和內心的信心體驗有密切的關係,孩子應該養成挺胸抬頭,步伐堅強有力,速度稍快的走路習慣。

暗示自己,“我能行”。心理學研究發現,自我暗示的力量是巨大的。如果我們暗示自己“我能行”,我們就會逐漸變得更有能力,如果我們告訴自己“我不行”,我們就會變得越來越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