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高房價時代白領生活的電視劇《蝸居》在各地熱播。《蝸居》以“房奴”和“反腐”為切入點,講述一對夫婦為在上海買房子而經曆的艱辛故事。
劇中女主角海萍似乎說出了很多人心裏想說的話:“每天一睜開眼,就有一連串數字蹦出來:房貸六千,吃穿用兩千五,人情往來六百,交通費五百八,物業管理費三百四……”騰訊網發起的一項網友投票吸引了36萬名網友,結果顯示八成人認為幸福與房子有關。
不少觀眾在網上留言稱:貧賤夫妻百事哀。房子問題不僅是單純的住處問題,它意味著一個完整的家,意味著個人的生活地位。巨大的壓力和無處不在的誘惑,在房子問題上格外突出。
嫁給房子,不代表嫁給幸福
現在社會表現出來的種種關於房子和生存空間的問題都讓人不禁想起這一係列的現象對婚姻、對幸福究竟有多少影響?這樣的疑問埋藏在每個人心裏,使人們日日為這樣的生活思考著。
那麼,在婚姻中房子的魅力究竟有多大呢?
我們認為,婚姻包含在一個完整的家的範疇之內。家庭的經濟狀況,家庭成員的組成,家庭成員的生存空間,都是影響婚姻幸福的因素,無疑也是最重要的因素。現在社會的年輕一代大多都是真正的“無產階級”,沒有車子、房子,銀行卡裏隻有少數維持生計的存款,“富二代”畢竟隻是少數,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年輕一代的婚姻和幸福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甚至很多女孩形成了沒有房子就不敢結婚的想法。
下麵我們看一則發生在北京的真實故事。
劉微:
我來自山東,大學畢業已經兩年了,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找了一份能夠糊口的工作先幹著。在大學期間我找了男朋友,他家是北京的,在五環邊上有一套房子,他爸爸有車。剛畢業的時候,我沒有到外麵租房子住,就直接搬進了他家住。剛開始我們是兄妹稱呼,因為我覺得我和男朋友之間還沒有發展到那一步,再說我們山東人都比較保守,所以,在他們家我一個人住著一個單間。剛開始的時候,他父母對我都挺好的,可是時間長了,他父母就經常在我麵前說一些話。他們說:“現在的女孩子,哪個包裏沒有裝避孕套。”這樣的話他們經常在我下班回去的時候說,我真是覺得心裏不舒服。好幾次我都想把房子還給他們,從他們家搬出來自己租房子住。後來沒辦法,就隻好和他住在一起了。
說句實話,我看不上我男朋友,他是那種很老實的人,比我大五歲,可是和我在一個學校一個班。洗衣服、做飯,他樣樣不會。上大學的時候,髒衣服都是打成包帶回家讓他媽給洗。現在畢業了,沒有正式工作,就在家裏打遊戲。剛畢業的時候,他爸爸給他聯係了環衛局的工作,幹了幾天就嫌苦,不去了。
我有時候問自己,為什麼要找這樣一個人。我各方麵條件都還不錯,可是找了個這麼孬的人。他還不到三十歲,就已經有“三高”傾向了。醫生說,他的血糖和血脂已經到了必須重視的程度了。他還有弟弟,和他差不多,整天不務正業。
現在,我的生活十分艱難,總是感覺到將要發生什麼事情一樣,心裏七上八下忐忑不安的,工作也沒有心情。其實,當初我就是看上他是北京的,有車有房,要不是這些,我根本就看不上他。
唉!我現在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以前老家的對象其實對我挺好的,人也很上進,可是已經遲了。我真的不知道我現在到底是該選擇離開,還是選擇留下。離開的話,畢竟在一起已經好幾年了,沒有感情也有生活了,留下的話,以後我的負擔我自己是知道的。他身體現在已經出現問題,他爸爸隔三岔五去醫院,還有了外遇,就那麼大個家,多處挖洞,怎麼能經得住。
聽她講完,我都為她感到擔心,雖然他們現在還沒有結婚,可是已經在一起生活了。這就是為了房子拋棄幸福的真實事例。而且在北京類似的事情很多很多。調查顯示,北京有30%的女孩要嫁個有車有房的老公,並且房子還不能是按揭的。單純從生活上講,有這樣的要求也是正常的,畢竟房子能給女人一定意義上的安全感。
但是,如果說有了房子就有了幸福,那麼這一定是錯誤的。很多時候,幸福沒有和財富綁在一起,反而是和清貧綁在一起的。因為,一般來說,有車有房的男人分為兩種:一種是靠自己打拚事業的男人,這樣的男人能力很強,對女人的要求也高,一般的女人很難入他的法眼。所以,女人找了這樣的男人,她的不幸福就是在家庭當中沒有地位。另外一種就是像劉微的男朋友那樣,靠著父母吃飯,自己在各方麵的能力和水平都很差。女人找了這樣的男人,遭受的痛苦和劉微一樣,自己很累,必須要像機器一樣在家裏機械化地工作,壓力很大。
所以,女人如果把自己的幸福和房子、車子捆綁在一起,那她得到的可能隻是財富,而不是幸福。尤其是婚姻中的幸福,它直接來源於兩個人的感同身受,同喜同悲,即使是貧窮的生活,也能在貧窮中找到幸福的滋味。因為他們擁有彼此牽絆的心,共同用生命守護著真正的感情。但是,如果感情的因素太少,婚姻隻是建立在財富的基礎上,那就與古代的“聯姻”現象如出一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