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兄弟齊心,其利斷金:湯姆斯杯——我的首個世界冠軍
全英賽戰罷,全隊首要的重大戰役就是5月的湯姆斯杯。當時,中國隊的上一次湯杯三連冠還要追溯到1990年。也就是說,代表著世界羽壇男子團體最高榮譽的湯姆斯杯離開中國隊的懷抱已經長達14年了。
為了備戰湯姆斯杯,我開始主動給自己加練。比如別人都休息的時候,或是節假日放假的時候,我依然會讓自己保持競技狀態。之所以這樣,就是因為經曆了前幾年的浮浮沉沉,讓我覺得在中國羽毛球隊不可能有什麼天才,每個人每一天都在努力付出,都在暗自較勁。雖說是世界排名第一,但我還不是世界冠軍。要爬到山頂看一看,並不是那麼容易。一旦你有絲毫的放鬆,就很容易摔得粉身碎骨。於是我想盡辦法,盡我所有的努力,讓自己保持“世界第一”的好狀態。
出發前,我們並沒有誌在必得的把握,隻能去拚。2004年時的印尼隊已實現了湯杯五連冠,而且這次又是主場作戰,外界根本就不看好我們。說實話,那時候的我們都算新人,我是第一次打第一單打,男雙的蔡贇、付海峰也是第一次出戰湯杯,而且我們的男雙始終被壓製著,在國際舞台上還屬於受欺負的角色。但恰恰就是我們這一批新生代,全隊從頭到尾團結一心,靠著一股頑強的團隊力量,愣是在印尼主場把湯姆斯杯給奪回來了。
印尼雅加達的塞納揚體育館,是世界上非常特別的一個賽場。那裏的球迷非常瘋狂。很多球迷朋友如果沒有親身體驗過,可能都無法想象那是怎樣的一種狂熱。在那裏打球,就好比正經曆一場重量級的拳擊比賽。我還曾開玩笑說,能去那裏采訪的記者,大概也能勝任戰地記者,因為現場的分貝大到你必須準備一副耳塞。
我不知道該如何用恰當的語言來形容,我隻知道在比賽中我根本聽不到自己說話的聲音,也聽不到球拍擊球的聲音,更別說教練在衝我喊什麼了。你耳邊充斥的隻有觀眾的歡呼聲和給印尼隊加油的助威聲。在這樣的環境下,很難做到心無雜念地專注於比賽。
小時候我去打印尼公開賽的時候,就有所體會。2004年的湯尤杯是我第三次去印尼,如今回想起來,仍能感受到當地觀眾帶給你的山呼海嘯般的震撼。
從出發去印尼之前,到後來的準備會,大家考慮得最多的就是觀眾的因素。因為對手之間相互都比較了解,就是怕一些外在的因素會幹擾比賽。
湊巧的是,我們跟印尼分在了同一個小組。賽前,媒體對這個被稱為“死亡之組”的小組的出線形勢大加渲染。5月的雅加達氣溫高達35攝氏度,酷熱難耐。媒體的推波助瀾,把塞納揚體育館中狂熱躁動的氣氛推向了頂點。
中印之戰如期打響。我記得第一場球,是由我對陣印尼選手索尼。我出場後,被主場觀眾的噓聲噓得一塌糊塗,我頂了下來,拿下第一分。結果,到第二單打小鮑跟陶菲克上場的時候,小鮑受到的待遇遠超過我,被噓得更厲害了。陶菲克在那裏就是所有人心目中的國民偶像,他不僅是世界上的頂級球手,而且形象也非常好,印尼的很多球迷觀眾都很喜歡他。給他的歡呼,和給他對手的待遇自然大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