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1 / 3)

淡定視財:做金錢的主人,不做金錢的奴隸

在金錢麵前,有幾個人能夠擺正心態,行得端正?

古人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合道之財,我們不讓;不合道之財,我們不取。合道之財,取之,才能高枕無憂;不義之財,也就是所謂的橫財,取之,則來得快去得也快。

在商場上,我們要做金錢的主人:不讓利,不心軟,不占小便宜,不一條道走到黑,不貪婪。

麵對金錢,要保持頭腦清醒

有多少人為了金錢,奴顏婢膝,阿諛討好;有多少人為了金錢,失去尊嚴,踐踏人格;有多少人為了金錢,出賣靈魂,奉獻肉體。

在金錢麵前,有幾個人能夠擺正心態,行得端正?

經常有人說“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嗎?其字麵是在否定金錢的作用,實際是大加肯定,畢竟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而在金錢麵前,有幾個人能夠擺正心態,行得端正?有這麼一則典故:

張三去一口深井挑水,忽然有一隻光彩奪目的金蘋果飄來,撲通一聲掉到了井裏。張三一看,驚訝得嘴巴都張大了。那隻金蘋果仿佛就在他眼前晃來晃去,而且越晃越大,大到像一座小山了;一會兒那座金山又仿佛變成了金碧輝煌的宮殿,張三自己住在裏麵指手畫腳,享著清福。接下來,眼前一片模糊,腦海裏也一片模糊。隻聽又是撲通一聲,張三跳下了深井,一會兒就淹死在井裏了。井裏的一條小魚說:“唉,財迷心竅,有時會枉送性命的呀!”

李四去一口深井挑水,忽然有一隻光彩奪目的金蘋果飄來,撲通一聲掉到了井裏。李四見金蘋果落到了井裏,心想:“這回我發大財了!”就脫了衣褲跳下水去撈金蘋果。李四的水性很好,不一會兒就把金蘋果撈起來了。李四發大財了,建起了豪華宅院,過上了富裕日子。可是李四卻從此什麼也不做,成了十足的懶人;他的兒女們過上了好日子,也成了懶鬼。沒過多久,李四一家因為不勞動,喪失了生存的本領。後來,那隻金蘋果被花光了,宅院也賣掉吃光了。李四一家淪為了乞丐。

趙六去一口深井挑水,忽然有一隻光彩奪目的金蘋果飄來,撲通一聲掉到了井裏。趙六想:“村裏的人們這樣窮,孩子們沒有學堂讀書,我不如把它撈了去建一所學堂,讓孩子們有地方讀書,豈不是功德無量嗎?”於是趙六喚來村裏幾個有見識的人,一起把金蘋果撈起來,建成了一所學堂。村裏的孩子們有地方讀書了,後來這個村就走出了許多能人,使這個村成了有名的文化村。後人為了紀念趙六的功德,就在村口為他塑了一尊銅像,趙六的手裏捧著一隻金蘋果,受到了當地人世世代代的敬仰。

孩子問我“有錢能使鬼推磨”是什麼意思,我回答這句話是形容有了錢,什麼事情都可能辦到,金錢萬能。?

孩子似懂非懂地點點頭。是啊,孩子幼小的心靈怎麼能領悟世道的錯綜複雜,連我們這些走過幾十年生命的人價值觀念都在一日三變,何況是孩子。

一幅漫畫題為《高手》:一位藝人用手中的線將木偶操縱得靈活自如,但另一位“高手”卻用大疊的鈔票將人操縱得得心應手。究竟誰是“高手”?

這幅畫是諷刺那些以金錢為手段的所謂“高手”,但那些在金錢的誘惑下放肆跳躍的“錢奴”不更是一個小醜嗎?

金錢能使聖潔的愛情蒙羞受辱;使相濡以沫的夫妻分道揚鑣;使父子母女親情反目成仇。能產生敵對仇恨,引起血腥殺戮。

不能不感歎:有些時候,金錢是惡魔的代名詞。

可是沒有錢又是痛苦不堪的,你不見花季的孩子沒錢交學費那求知的眼睛;你不見重病在床無力治療那求生的渴望;你不見為了謀生背井離鄉親人間撕心裂肺的痛哭,你不見受不了貧窮折磨萬念俱灰的痛不欲生的選擇……

我們無需自視清高,視金錢為糞土。我們隻需要明白“人吃飯是為了活著,但活著不是為了吃飯。”同樣“賺錢是為了更好的活著,但活著不是為了賺錢。”

我承認自己還是很物質、很世俗的,也想比別人過得好,也想富裕高貴。但我更堅信“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義之財不可得”。憑自己的汗水和智慧換來的金錢用著坦然自豪,問心無愧。不然白天也會作惡夢。

有多少人為了金錢,奴顏婢膝,阿諛討好;有多少人為了金錢,失去尊嚴,踐踏人格;有多少人為了金錢,出賣靈魂,奉獻肉體。

麵對金錢,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堅防心的底線,不要過於癡迷,不要不能自拔,不要“心為形役”,何不淡然一點,灑脫一點。

麵對金錢,一定要想開一點。

挪威劇作家易人生說過:“金錢能買來食物,卻買不來食欲;金錢能買來藥品,卻買不來健康;錢能買來熟人,卻買不來朋友;錢能用來奉承,卻帶不來信賴……”

但是,我們的衣、食、住、行樣樣都離不開錢。還有,我們學習所需的輔導書,出門旅遊和創建企業或公司周轉等等方麵不能沒有錢。特別點明,金錢也能使我們去幫助他人。既然它對我們這麼有用,那麼,我們應怎樣使用它呢?

合理、正確地使用錢,把它花在該花的地方,那麼,我們就是金錢的主人;但如果不規劃,不合理地使用錢,把它花在一些奢侈的地方,揮霍成性,最後債台高築了,那麼我們就成為了金錢的奴隸。

養成合理用錢的習慣,有利於我們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指導我們理性地對待金錢,通過合乎道德與法律的正當途徑掙錢,把錢用到有利於國家社會,有利於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於全麵發展自己,實現人生價值的地方。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我們的靈魂更純潔,道德更高尚,人生更有意義。

隻要行為合法合理,就不要心軟

經商的最高目的是在合理的範圍之內最大限度地賺錢,其遊戲規則是:隻要在法律約束範疇之內,你可以想出的商業手段都可以施展。簡簡單單的一次猶豫,就可能錯過千載難逢的好商機。

19世紀初,德國人梅裏特兄弟移居美國,定居密沙比,他們無意中發現那裏蘊藏著豐富的鐵礦。於是,他們用積攢下來的錢秘密地購買了大量土地,並創立了一家鐵礦公司。

洛克菲勒雖然也知道這個情況,但可惜晚了梅裏特兄弟一步,“肥肉”已經被他們搶走了,垂涎三尺的洛克菲勒隻好等待時機。

機會終於來了!1837年,由於美國發生了經濟危機,市麵銀根緊縮,梅特裏兄弟的鐵礦公司像當時的很多其他公司一樣,陷入了資金困境。

洛克菲勒在第一時間委托一位朋友去打探情況,他的這個朋友是一位令人尊敬的本地牧師。

梅特裏兄弟趕緊把牧師迎進家中,並視若上賓。聊天中,梅特裏兄弟的話題不免從國家的經濟危機談到自己的資金窘境。

牧師聽到這裏,連忙接過話題,熱情地說:“你們怎麼到現在才告訴我呢?早點說啊,我可以助你們一臂之力!”

走投無路的梅特裏兄弟大喜過望,忙問:“你有什麼辦法?”

牧師說:“我的一位朋友是個大財主,看在我的情麵上,他肯定會答應借給你們一筆款子的。你們需要多少?”

“有42萬美元就行。可是,你真的有把握嗎?”梅特裏兄弟感覺天上就要掉餡餅了。

“放心吧,一切由我來辦。”牧師拍著胸脯保證。

梅特裏兄弟小心翼翼地問:“那麼,利息是多少啊?”他們認為肯定是高息。

牧師答道:“我們是什麼交情啊!怎麼能要你們的利息呢?”

“不行!利息還是要給的,你能幫我們借到錢,我們已經非常感謝了,哪能不付利息呢?”梅特裏兄弟誠懇地說。

於是牧師就說:“那好吧,就算低息,比銀行的利息低2厘,怎麼樣?”

這樣的利息真是太低了。兩兄弟以為是在夢中,一時呆住了。

牧師見狀,忙拿出筆墨,讓他們立字為據:“今有梅特裏兄弟借到考爾貸款42萬美元整,利息3厘,空口無憑,特立此據為證。”

梅特裏兄弟又把字據念了一遍,覺得一切無誤,就高高興興地在借據上簽了字。

事過半年,牧師再次來到梅特裏兄弟的家中,他滿臉歉意地對梅特裏兄弟說:“我的那個朋友叫洛克菲勒,今天早上他來了一封電報,要求馬上索回那筆借款。”

此時,梅特裏兄弟早已把錢用在鐵礦上,根本就沒有還債的能力,於是他們無可奈何地被洛克菲勒送上了法庭。

在法庭上,洛克菲勒的律師說:“借據上寫得非常清楚,被告借的是考爾貸款。在這裏我有必要說明一下考爾貸款的性質,考爾貸款是一種貸款人隨時可以索回的貸款,所以它的利息低於一般貸款利息。按照美國的法律,對這種貸款,一旦貸款人要求還款,借款人要麼立即還款,要麼宣布破產,二者必居其一。”

於是,梅特裏兄弟隻好宣布破產,將礦區作價52萬美元賣給了洛克菲勒。

幾年之後,美國經濟複蘇,鋼鐵業內部競爭也激烈起來,洛克菲勒以1941萬美元的價格把密沙比礦區賣給了摩根,而摩根還覺得自己撿了個大便宜。

本分的人看了這個故事,也許會說洛克菲勒的行為有一些“落井下石”,但在商人的眼中,這卻是一個絕佳的擴張案例。經商的最高目的是在合理的範圍之內最大限度的賺錢,其遊戲規則是:隻要在法律約束範疇之內,你可以想出的商業手段都可以施展。所以,隻要確定生意是合法正當的,就不要躊躇去果斷行動吧,要知道,今天你的一個猶豫,就可能錯過千載難逢的好商機。

肥水不流外人田

這是商場上的“不讓利法則”:將利潤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中。將眼前唾手可得的商業利潤拱手讓人是世界上最愚蠢的行為之一。

“肥水不流外人田”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句俗語,就連種地的農民也懂得這個道理,而作為以賺取利潤為最高目標的商人,如果在做生意的過程中放棄了自己唾手可得的商業利潤,豈不就是沒有腦子的人嗎?把“肥水不流外人田”延伸到商業領域,就是“不讓利法則”。

20世紀20年代,老字號永安堂在上海開設分店時,投入了大量經費在各大報紙刊登廣告,此舉大大地提高了萬金油的知名度,使萬金油在江浙地區很是暢銷。這件事情使“萬金油大王”胡文虎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要想迅速增加藥品的銷量,不僅要靠它本身的效用和實惠的價格,也不可忽視廣告宣傳的作用。

商人的精明,此時便體現出來了。他覺得如果自己有家報社,不但可以大登特登本店藥品的廣告,而且還可以兼營印刷業。藥店的藥品每年需要印刷大量包裝紙及說明書,這筆開支也很大。辦了報紙之後,原來支付給別人的廣告費和印刷費就成為報社的收入,而且還可以通過廣告宣傳提高藥品的知名度,真是一舉多得。於是他於1929年在新加坡辦了他的第一份報紙,這使他的事業更加迅猛地發展起來。

我們有時常常需要與別人合作而分利於人,這在條件不充分的情況下是有必要的,但如果我們具備了一定的實力,就應該遵循“不讓利法則”,將利潤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中。將眼前唾手可得的商業利潤拱手讓人是世界上最愚蠢的行為之一。正如美國土木建築業大王比達吉威特所說:“倘若可以多賺一美元,隻要有這種機會,我絕對不會放棄。”

應得的報酬要坦然接受

無論是誰,都要樂於幫助別人,也樂於接受別人的幫助。隻有慷慨地付出勞動,並欣然地接受相應的報酬,財富才會不斷地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