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銀行帳戶上的“死”錢
有很大一部分人認為錢存在銀行能賺取利息,能分享複利效果,能使自己的錢財四平八穩地增加。可是,你可曾聽說過世上哪個富人是靠儲蓄起家致富的嗎?
目前,有很大一部分人認為錢存在銀行能賺取利息,能分享複利效果,認為能儲蓄能夠使自己的錢財四平八穩地增加。對此,我不想再加以多論,而是想從另一角度問問各位想致富的讀者:----你可曾聽說過世上哪個富人是靠儲蓄起家致富的嗎?
你的閑錢還隻是在銀行裏躺著嗎?告訴你,這樣的理財方式已經很OUT了。存款絕對不是你的惟一。許多人為了安全方便選擇了存款,拿一點利息,卻活活地把一座“金山”變成了一座“死山”。負利率時代一如既往地把錢存在銀行?那樣隻能眼睜睜看著它貶值。如果去做投資,開始可能會掙不多,甚至還會虧損,但時間長了,聚沙成塔就有收獲了。下麵案例中的主人公王蒙雖然不是專業投資人,但他卻成功地“激活”了自己的死錢,使自家的資產增長起來。
37歲的王蒙是個自由撰稿人,經過多年的勤奮寫作,他積累了50萬元的存款。2000年的時候,王先生看準了上海的房地產熱潮將起,獨辟蹊徑,把眼光瞄準社區商鋪。“造那麼多的小區,肯定需要配套服務的,不管是開發商還是入駐居民,都是需要這樣一個體係的,不然完全不能形成生活氛圍。” 在這樣思想指導下,王先生開始了對社區型商鋪的留意。那時候他手頭已經有了50萬元現金,存在銀行裏每月賺那可憐的一點利息。“第一次下手,我在四川北路投資40萬元買了個小商鋪,幾個月後拋出,賺了30萬元。從此,買進來、賣出去,幾十萬元漸漸變成幾百萬元。”銀行裏的閑錢,就這樣第一次被王先生盤活了。
沒做過的人不知道,選商鋪絕對是樁體力活。在那段選鋪歲月裏,王先生真是成了偵察兵,哪裏有最新的社區樓盤開盤,他一定是在第一撥申購人群裏。“行話裏都叫踩點,他會花幾個小時在小區蹲點,觀察來來往往的居民,看他們是否穿著睡衣進進出出,是否隨地吐痰,是否在綠化地裏隨處大小便,以此衡量周圍業主的真正消費實力。 在王先生看來,買賣商鋪還絕對是件腦力活。投資前,最好做一份分析表。將社區商鋪按投資形式,按零售型和服務型兩類。一般說來,社區商鋪具有廣泛的功能特點,且商鋪大多數投資小,容易出租、轉讓,社區商鋪屬於商鋪投資中的小盤活躍股。如此再三,現在的王先生已經是滬上五個區域商鋪的幕後老板,每月等著租戶送上錢來“坐享其成”。
增加非工資收入,開闊另一片賺錢天空
投資組合收入、被動收入、剩餘收入、分紅收入、利息收入、專利收入和金融收入,這些非工資收入會為我們開闊另一片賺錢天空。
收入分工資收入和非工資收入兩種,大部分人得到的都是工資收入,我們每日出賣時間,勞勞碌碌,受老板的氣,受客人的氣,就是為了換取工資收入。然而我們要建立的當然是非工資收入,一種不用我們勞碌、受氣的收入,一般而言,非工資收入來自投資或建立企業。
眾所周知,上一代的人可能會為一家子大一輩子的工,他們享有良好的福利,擁有好的退休金。但今時今日,已經沒有什麼鐵飯碗而言,我們再沒有什麼安穩的工作,當麵對經濟逆境的時候,我們都有機會成為被栽的一份子,所以,單純依靠工資收入,是極具風險的一件事。
那麼如何可以建立非工資收入呢?
一是投資組合收入;二是被動收入,不用自己落手落腳,仍然有的被動收入;三是剩餘收入,來自於企業,比如網絡銷售企業或者委托他人經營的企業收入;四是分紅收入,來自於股票收入;五是利息收入,來自儲蓄或債券的收入;六是專利收入,來自寫作歌曲、圖書稿費、以及設計商標、發明的收入;七是金融收入,比如來自房地產信托鍥據的收入。
那麼哪些人擁有得天獨厚的“兼職條件”?哪些人在兼職的同時又能獲取高薪?這裏,我們給“適合做兼職”的人員歸歸類,也許你可以從以下的分類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1、學生(主要指年滿18歲的大學生):一方麵,大學生時間靈活,精力充沛,為賺取零花錢或積累社會經驗,大多數學生都希望擁有一份兼職;另一方麵,在校學生相對“廉價”,出於使用“廉價勞動力”的考慮,一些企業會聯絡大學“對外服務中心”,或在兼職版麵上發帖,招用兼職者。有調查發現,大學生有兼職經曆者達50%之多,他們是家教、派送、市場調查、會展接待等工作的主力軍。
2、畢業後未找到工作的學生、待業人員、下崗職工:這幾類人的共同特征就是在一個階段內沒有專職工作,出於謀生的考慮,可以先找份兼職,畢竟兼職的門檻會低許多,而且,兼職做得好,可能也會獲得“轉正”機會;即便不能“轉正”,也能積累一些工作經驗,對剛剛走出校門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的大學生來說尤其適合。
3、有專長的企、事業單位人員:如果你是醫生、律師、軟件工程師、動畫製作員、翻譯、教師、會計,或是書法家、畫家、鋼琴家等,你就有了得天獨厚的兼職優勢。律師兼職做企業法律顧問,教師外聘兼職上課,鋼琴家兼職演出……這些擁有自身專長的人才,由於市場需求較大而相對緊缺,因此一般都能輕而易舉地找到“發揮餘熱”的兼職。同時,這些人的兼職報酬非常豐厚,有時甚至會超過本職所得。
4、自由職業者:自由職業者的“財富”就是時間自由,因此適合身兼數職,在不同的工作之間“切換頻道”。據勞動部門調查顯示,“一人多崗”在非全日製就業人員中非常普遍,自由職業者兼職率達到6成以上。他們的一個共同特點是:自律性強,能利用個人技能和才華靈活選擇職業,強調豐富多彩的生活體驗,同時擁有較高收入。
5、兼職當老板的小白領:前年,浦東新區試點準許在職人員投資入股的政策,打破了在職人員不能做老板的堅冰。在職人員出資入股“解禁”的第一個月,就有245名在職人員圓了“兼職老板”夢。這些人在公司是服從命令的好員工,下班後則搖身變成了小老板,享受著“魚和熊掌”帶來的不同幸福。
此外,從兼職種類看,對一些要求不高、進入門檻很低的兼職,“有閑人”和“吃苦耐勞者”都可嚐試,比如派送、市場調查、打字員、禮儀、促銷等。當然,兼職並非人人可做,對於本職工作不堪重負者,或無閑暇時間者,還是慎入為妙。
靜止的財富價值會逐漸減少
金錢不是靜止的死東西,它有生命,可以創造金錢。聰明人在深入分析市場後把金錢投入到好的市場環境中去,然後加以適當的動作,金錢之樹就會越來越粗壯,就會產生越來越多的金錢。
無論是先掙錢後消費,還是先消費後掙錢,從表麵上看後者的手段優於前者,但是從本質上分析,這兩種金錢觀都是一樣的:把金錢看作靜態的死東西。在大眾的眼裏,錢就像衣服、食物、房子、汽車一樣,是一種沒有生命的東西,不會自己增加,也不會自己減少,金錢的作用和他們的衣服、食物並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持這種金錢觀的人最後會發現,在銀行裏存起來的錢的實際價值會減少,也就是說,金錢會縮水。
媒體上曾有過這樣一則新聞報道,某省某地有一位老人辛辛苦苦掙了十萬元,他把這筆錢用報紙包好埋在家中的地板下麵,幾年之後把錢取出來,卻發現錢全部爛掉了。在這個老人眼中,金錢是真實的資產,是很神聖的永恒不變的東西,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它藏起來。在不少人的觀念中,都認為金錢就是真實的資產,因此要拚命地工作,依靠並不太多的薪水,一分一厘地積攢自己的資產,片麵地認為誰手頭的錢多,誰的資產就多。
有些人不一樣,他們眼中的金錢不是真正的資產。他們明白,金錢隻是中央銀行發行的紙幣,國家規定它為法定貨幣,其實並不具有真正的價值,僅僅充當交換媒介而已。所以他們從來不把過多的現金放在身邊,也不會把錢存在銀行裏。相反,他們會把金錢變成真正的資產,比如公司的股份、房地產等等。手頭的錢隻夠日常開支就行了,持有金錢多的人並不一定都很富有,隻有真實資產多的人才是真正的富翁。
金錢不是靜止的死東西,金錢是有生命的東西,金錢可以創造金錢,就像生物繁殖體係一樣。打個比方,金錢在聰明人手裏如同一粒種子,隻要把它種在地裏,供應必要的水分和養料,它就會生根發芽,茁壯成長,開花結果。他們在深入分析市場後把金錢投入到好的市場環境中去,然後加以適當的動作,金錢之樹就會越來越粗壯,就會產生越來越多的金錢。
很多媒體談到溫州人炒房,暫且不管他們如何評價,我們先分析一下為什麼人均收入居全國各大城市前三位的深圳、上海、北京怎麼就沒出“炒房團”,偏偏是溫州出了“炒房團”。其實這裏麵充滿了溫州人對人生、商機最豐富的體驗。與這些城市人不同的是,溫州人不願讓錢在銀行睡大覺,而是熱衷於投資。他們總是以投資的眼光來看待財富創造,不因小而不為,不因遠而不做,不因別人異樣的目光而停止行動。就這樣,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以錢生錢,溫州人越來越富裕。人們對自己的資產進行總體設計,使之產生最大效用,這是創新財富的新理念。
據說,一種被稱之為“個人理財規劃師”的職業逐漸走俏京滬兩地,他們將為那些要給資金尋找更合適的投資方式,保證其保值增值的客戶服務。但我也要提醒一下大家,投資理財的能力是在實踐中逐步鍛煉出來的,心情不能過急,如果沒有掌握金錢的規律,手頭並不富裕,絕對不要用過多的錢去投資,維持生計是第一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