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村紀事
第三十二章赤腳醫生
赤腳醫生就是農村地區的鄉村醫生,打赤腳下田地幹農活,背藥箱給人瞧病,於是人們就給鄉村醫生一個赤腳醫生的稱謂。
赤腳醫生,是上世紀60~70年代“文化大?革?命”中期開始出現的名詞,指一般未經正式醫療訓練、仍持農業戶口、一些情況下“半農半醫”的農村醫療人員。當時來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醫學世家;二是高中畢業且略懂醫術;三是一些是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赤腳醫生為解救中國一些農村地區缺醫少藥的燃眉之急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這是一個五六十年代至八☆九十年代的鄉村赤腳醫生的故事。
且說,大營有個名叫周得寶的人。當然,那時叫這名字的人很多。這是個既俗氣又被人們廣泛使用的名字,起這名字大概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種:
第一、家裏窮,給孩子取這樣的名沾點財氣,希望能得到寶物帶來好運;
第二、家裏人丁不興旺,得到一個孩子(尤其是男孩)就像得到了寶物一樣;
第三、家裏富有,名字貴氣,“得”字輩,單名一個寶字。
但在大營,人醫獸醫合二為一,既能醫人又能療牛馬的周得寶有且隻有這麼一個。在大營隻要你一打聽,誰都知道周得寶這個人物。大營的周得寶他家是富有還是貧窮呢?這不好說,應該說開始富有後來落魄了,後來又富有了最後還是落魄了(怎這麼複雜?)。當然,可能還有第二或第三種原因,至於究竟是什麼原因就沒人細究了。好才這個周得寶還有一門祖傳手藝(絕活),那就是閹豬閹雞騸牛馬。當然那隻是他擅長的絕活之一,他還是個給人瞧病的赤腳醫生。每次他給人瞧病都說:“其實人跟豬牛一樣,不同的是行走方式不太一樣!”每次他也因此話遭人痛罵,尤其是農村的那些在罵人方麵很擅長有深度造詣的潑婦們,可以罵得他頭上化膿腳底長瘡而體無完膚。罵歸罵,但人們還是要找他開藥打針瞧病。例如:每次他給小孩看病,如果小孩咳嗽,他就說:“張開小嘴讓我看看,哦,那顆牙痛?”孩子父母趕緊說:“不是牙痛,是咳嗽!”周得寶說:“知道,嗓子發炎嘛,吃兩片消炎藥就沒事了。”因為偏遠農村醫生太少,正規醫生比熊貓還珍貴且難看見,人們也隻好找獸醫湊合瞧病。久而久之,這周得寶就成了人獸都治的大醫了!
每年四五月份,周得寶都要到大營每個村寨走一趟,因為每年四五月份小公雞都開始長雞冠了,小公豬也開始跳豬欄(豬圈)了。獸醫閹割這些公雞公豬後這些畜生才能長得快,不然就是生長緩慢而且肉不好吃。最討厭的就是沒閹割的公雞公豬難管理,誰家有母雞母豬那公雞公豬就往誰家跑,而且這樣的雞豬都買不了好價錢。這個周得寶閹雞閹豬的技藝嫻熟得簡極是難以形容。一根煙功夫就能割出一海碗雞尻子(尻是屁股的意思,在湘西南人們管睾?丸叫尻子)。到中午快吃午飯時就隨便找個村民家,在鐵鍋裏滴幾滴香噴噴的花生油,加柴燒熱,把一海碗雞尻子往鍋裏一倒,吱——的一聲爆響,再放剁椒少許鹽味精薑末和小蔥花,最後加一勺料酒,一刻工夫一盤爆炒雞尻子就做好了!中午,這個周得寶就吃著爆炒雞尻子喝著小酒,喝到滿臉通紅。極少有人陪他喝酒,別人都不敢吃這盤菜,小孩子看見盤中那些大大小小橢圓物和他那津津有味的吃相直咽口水。偶爾有幾個膽大的好奇的嘴饞的小孩敢過去嚐一口卻被家中大人製止或喝斥開。然後就有別的一群小孩好奇地問那個吃食了雞尻子的小孩好吃嗎,小孩能說出什麼?中午也有村民約他下午去他家閹豬,看來他還是很忙的。每閹割一隻雞兩毛錢一隻豬要五毛錢,此時的周得寶滿臉通紅特有成就感。
這個周得寶在大營還算是個傳奇人物,當年他家出身是實質是地主,土改前他家的長輩們就預先知道政策,於是把家裏的大部分田地白送人了,因此被劃成了富農。但還是受到管製。他文化水平不低,本可以到農技學校當老師,就是因為出身不好才不能如願。每次批鬥遊街,地主人數不夠時就拿他頂替。不同的是地主遊街沒工分(那年代人民公社靠工分吃飯)而他有,算是作為補償。有次,人們嫉妒他和地主老爺一起遊街他還能撈工分,就故意刁難他,用毛筆沾墨汁在他額頭上寫上“壞人”兩字。他不知道人家在他額頭上寫些什麼字,因為自己的眼睛在額頭下方哪裏看得見?遊街時人們拿臭雞蛋砸他的機會比砸地主“黃世仁”的還多,他覺得奇怪,於是到水塘邊一看(看影子),原來是這兩個字搗的鬼,負責看押的民兵和村鎮幹部看他到水塘邊以為他要擦洗額頭上的字,便大聲喝住:“不準擦洗,不然不給你工分,擦了明天還要你頂替!”不擦就不擦,於是他偷偷在自己額頭上加了“不是”兩個字,他額頭上就是“不是壞人”四個字了,自己往額頭上寫兩個字,沒鏡子照,就算有也真難為他了!負責看押的民兵發現了趕緊向領導彙報。這還了得,你不是壞人我抓你遊街幹什麼?到時還說我們冤枉好人,這可如何是好?幹脆全擦了!這時有個村鎮幹部以前是教書匠出身有點文化,都說文化越多越反動呢,他說:“不要擦,我再加點就行了。”他於是給“不”字加了個走之底成了“還”字,這四個字就成了“還是壞人”。周得寶苦笑道:“這工分不是遊遊街就能撈得的,別人還真以為我得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