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杳湖山(1 / 1)

四、遊山

湘村紀事

第六十三章杳湖山

劍帕飛降杳湖山的傳說。

劍為降魔不去;

帕因顯道而來。

這是湖南祁東縣西部的杳湖山庵內玄帝殿的一副門聯。說起此副門聯的來曆,還有一段神秘、離奇的民間故事。

杳湖山,又稱杳湖嶺,因山頂雲霧繚繞,故又稱杳霧山。

杳湖山山勢險要孤峰峻拔,獨出雲表。山頂有千仞石壁,形似龍頭俯視四周群山諸峰。其間,林木蔚然深秀,花草競豔。飛禽鳴啾,走獸吟嘯。幾處湧泉飛瀑吐珠濺玉。杳湖山一年四季都飄逸著一股仙風靈氣。

如此佳山秀林竟無一處供善男信女燒香拜佛的寺庵,人們隻好遠赴南嶽燒香拜佛還願。

明成化十三年庚子三月初七申時,和風輕拂,細雨紛揚。杳湖山山腳下一戶殷實的農家院裏,一個男嬰呱呱落地。這男嬰就是後來創建杳湖山庵起主要作用的曾誌秀。誌秀從小就吃齋,從不殺生。八歲那年隨父親去市集趕圩,父親買了條活鯉魚要誌秀擰著,回家行至半路到一條小河邊,誌秀覺得魚兒可憐就放生了魚兒。放了鯉魚後他還擔心離水大半天的魚兒能否成活,父親得知後隻好搖頭。誌秀一心向善,成年後,家裏神龕供奉觀音佛像,每年都要徒步去南嶽燒香。

盡管這位曾爺樂善好施,可步入中年的他仍膝下無子,實為一樁憾事。於是請算命先生算了一卦,原來命中注定無子。但他從未間斷進香南嶽。菩薩深感其誠,便賜福予他,讓他連得二子,後又得四孫。誌秀後因年邁體衰,步履艱難,頻繁朝拜南嶽已力不從心。

一日,誌秀專程趕赴南嶽,焚香跪拜玄帝:“聖帝在上,請受我一拜,今有一事相求,祈望聖帝答應。我老了,不能如往常一樣朝拜您了。現在我將一方羅帕係於您的劍柄上,請您在我的居處附近擇一佳山,令劍帕飛降其上,我就在那裏修庵建殿,塑您金身,虔誠供奉,以表我一片感恩之心。”

曾誌秀回到家沒幾天,杳湖山便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奇觀。藍天與山頂之間,喜鵲成群盤旋,遮天蔽日,嘰嘰喳喳,熱鬧非凡。附近的人們十分驚訝,集結前往探看。隻見山頂灌木叢中,一把長劍直插地上,柄上的羅帕迎風飄動,十分搶眼。誌秀聞訊,旋即前往。取下手帕一看,這原來就是自己係聖帝劍柄上的那方手帕。他雙手捧著長劍,表情莊嚴虔誠,麵對南嶽方向雙膝跪地:“聖帝,您真顯靈了,我一定兌現我的承諾。”

之後,誌秀征得山主譚周二姓的同意,四處籌資募捐化緣,與當地百姓一道在劍帕飛降處剪茅斬藜,破土修庵建殿,供奉玄帝菩薩。為紀念庵殿的來曆,誌秀延請當地文士撰聯,並鐫於玄帝殿的門柱上:

劍為降魔不去;

帕因顯道而來。

誌秀亦因祈帝建庵有功,被後人塑像列為土地公供於玄帝殿中。

後來,杳湖山又修建了觀音、韋馱等一係列殿堂,形成了一係列的宗教建築群。

從此杳湖山善客盈門,香火旺盛。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杳湖山是名揚湘南的宗教名山,自然也不乏妙對佳聯,可惜沒有留傳下來。

歲月滄桑,世道變遷。杳湖山的宗教建築群經自然風雨的侵蝕和後來的火災、“破四舊”、“文☆革”等,變成了一片廢墟。1987年重修的杳湖山庵,規模遠不及從前。庵分觀音、玄帝二殿,庵有三間大門。大門的柱子上又多了二副對聯:

其一為:

善客休忙,靈鍾玉宇求必應;

身心須靜,步上瓊樓別有天。

另一副:

放開眼孔遙看三千世界;

站穩腳跟高登萬丈仙山。

有人說,這對聯欠工整。我看也有點,但有總比沒有要好些。

如今的杳湖山,雖然早已失去了昔日的仙風靈氣,庵殿也逐漸變得冷清寂寞了,但降劍飛帕的故事依然在民間流傳著。

選自《祁東論壇網》

(第六十三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