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著名作家、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百年孤獨》的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當他被全球18位權威文學評論家推選為當今世界最偉大的10位作家之首的時候,麵對報界的采訪,卻說了一段出人意料的話:“我非常感謝諸位尊敬的文學評論家對我的厚愛和鼓勵。我非常珍惜隨著我的聲譽而來的各種榮耀。但是,我更珍惜從我童年起就經受的種種打擊、挫折乃至失敗。我至今仍然清楚地記得偉大的編輯吉列爾莫·德托雷先生,是他毫不留情地退回了我的第一部小說……”
原來,早在40多年前,馬爾克斯二十二歲那一年,他嘔心瀝血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小說《枯枝敗葉》。今天的文學評論家對這部書的評價非常之高。但是,在當時,他的這部書稿卻屢遭厄運。當他把這部書稿送到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著名的洛薩達出版社後不久,便收到該社審稿編輯、西班牙著名文學評論家吉列爾莫·德托雷寄來的退稿,其中還附有一條措辭生硬的評語:“此書毫無價值,但藝術上似乎有可取之處。”另外,這位偉大的編輯還忠告作者最好改行從事其他更有價值的工作。在這位偉大的編輯眼裏,馬爾克斯在文學方麵不是天才,而是個庸才。馬爾克斯說德托雷是偉大的編輯是出自內心的,在他看來,是德托雷逼出了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家。他的退稿,反倒把馬爾克斯逼上梁山。他不服輸、不怕壓力,在挫折與失敗麵前,咬緊牙關,最終攀登上了世界文學的高峰,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家,摘取了諾貝爾文學獎的金色桂冠。
人生是在困難、失敗、不幸的考驗中走向成熟的。輝煌的人生得益於挫折的考驗,挫折是成功者的搖籃,奇跡多在厄運中出現。逆境是達到真理的通路,在經曆挫折時,我們應該知道,最終的成功總是不屈服者的戰利品!
“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逆境對弱者是一種打擊,對強者卻是一種激勵。逆境是塊磨刀石,隻有禁得起失敗考驗、不斷努力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強者。所以,如果我們身處順境,就必須走出“溫室”,拿出自己的勇氣去迎接困難的挑戰;如果我們身處逆境,也不要氣餒,要勇敢地克服困難。
一個人一旦有了笑對逆境的心態,再勇敢而頑強地付諸行動並且堅持不懈,就必然可以衝破逆境——甚至可以說,天底下沒有做不到的事。
6.絕境不絕人,時刻保持信念
有一則這樣的寓言故事:
有一頭驢子不小心掉進了一口枯井裏,剛掉到井裏時,它哀憐地叫喊求救,希望主人能把它救出去。
驢子的主人聽到呼叫,就找來了很多鄰居出謀劃策,可是井太深了,大家確實想不出什麼辦法來搭救。最後,大家無奈地想,反正驢子已經老了,幹不了什麼重活了,死了也就死了,不救也罷,況且這口枯井遲早總要填上的,否則難保以後還會有人掉進去。於是,人們就拿起鏟子開始填井。
當第一鏟泥土落到枯井裏時,驢子恐慌極了,它明白它的主人已經不願意再救它了,它現在隻有死路一條了。之後,又一鏟泥土落到枯井裏,驢子出乎意料地安靜下來,它認識到隻能自救,隻能靠自己了。然後人們發現,此後,每一鏟泥土打在它背上的時候,驢子部在做一件令人驚奇的事情,它努力地抖落掉在背上的泥土,然後把泥土踩在腳下,把自己墊高一點。隨著人們不斷把泥土往枯井裏鏟,驢子也就不停地抖落那些打在背上的泥土,使自己一再升高。就這樣驢子慢慢地升到枯井口,然後在人們驚奇的目光中,瀟灑地走出了枯井。
在絕境中,我們需要有一種信念,它在精神上支撐著我們,使我們在麵臨絕境的時候不會放棄,不會倒下。處於絕境中的驢子,在發現了主人的意圖之後也曾驚恐過,但是很快它就發現了絕境中的玄機,把絕境轉化成了機會,使自己得救了。
一個人如果留意生活,那他就會發現:越是在逆境中,奇跡越容易出現。每個人都難免有陷入困境,在這種時候,有些人能夠從穀底躍起,跨越眼前的障礙,最後看到更高處的風景;而有些人則會在絕境中越陷越深,怨天尤人,垂頭喪氣,最後失去了拚搏的鬥誌。
邁克爾·布魯克剛剛從祖父手中繼承了美麗的“森林莊園”,一場雷電引發的山火就將其化為灰燼。麵對焦黑的樹樁,布魯克欲哭無淚。年輕的他不甘心百年基業毀於一旦,決心傾其所有也要修複莊園,於是他向銀行提交了貸款申請,但銀行卻無情地拒絕了他。接下來,他四處求親告友,依然是一無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