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趣,是利用字形圖符或書寫款式所體現出來的情趣。形趣可分為字形趣與圖符趣兩類。
一、字形趣
1.利用字形的近似。在同一書麵語環境中,巧妙地利用形近字可以既吸引讀者的眼球,又突出言語的表達效果。例如:
我們經曆了“文化大革命”等緊張的政治氣氛。那種腐敗惡劣的政治空氣,造就了許多“奉”係評論家。要麼隻會“棒”殺,要麼隻會“捧”殺。
(轉引自譚永祥《漢語修辭學》)
評論家並無“奉”係這個派別。隻是某些愛好極端的評論家,他們非“左”即右,就是“要麼隻會‘棒’殺,要麼隻會‘捧’殺。”而“棒”和“捧”兩個形聲字的偏旁都是“奉”,求其同,名曰“奉係”,何其相宜!
勝利的浪頭把一些人推上了領導者位置,掛了“帥”,如果能誠懇虛心地珍惜這種機緣,向可以學習的人學習,也許早就出“師”了。可惜有些人花了過多的精力去教訓人、排斥人,而不肯自認“略輸文采”,因此寒來暑往,還是兩袖清風,一無所獲,仍然是“隻識彎弓射大雕”。正如象棋盤上的“帥”一樣,在小小的“田”字小天地裏,趑趄不前,起一點象征性的“領導”作用,還提心吊膽提防別人的“將軍”。
“師”和“帥”,僅一筆之差,但要使自己從空頭的“帥”變為充實的“師”,就得下一注決心和費一番手腳了。
(澤群《“帥”和“師”》)
“帥”和“師”十分相似,僅一筆之差。不當充實的“師”而要掛空頭的“帥”,則是一念之差。用字形相似的“帥”和“師”來做文章的標題,既有形趣,也饒有意趣。
2.利用字形或數字的意象。例如:
日寇不斷地進襲,不單是水陸並進,而是水陸空品進。
(郭沫若《洪波曲》)
那是1972年嚴冬,在我即將走上保衛祖國崗位的前夕,母親讓我到姨娘家去告別。那天,我大早就乘“11”路汽車趕程。山區交通不便,再加風雪黃沙,70華裏路走了整整一天。
例“水陸空品進”是水陸空三方一齊進攻的意思。“品”字三個“口”,表示水陸空的排列形狀。例“乘11路汽車”就是步行的意思,“11”是人的兩條腿的象形。
二、圖符趣
1.利用標點符號、公式等。例如:
孩子們跑出廟外也就立定,牽著手,慢慢地向自己的家走去,都笑吟吟地,合唱著隨口編派的歌——
“白篷船,對岸歇一歇。
此刻熄,自己熄。
戲文唱一出。
我放火!哈哈哈!
火火火,點心吃一些。
戲文唱一出。
……………
………
…”
(魯迅《長明燈》)
作者在描寫孩子們唱著歌逐漸走遠時,用了超長、中長、超短三種不同的點號來表示歌聲漸漸遠去,這種非言語現象的情趣,很富有獨創性。
¥0.03>¥1.60
小 哨
生物課的張老師,每天上班,都是順便買3分錢的魚蟲,給實驗室。
快到月底了,別的老師說,總不該讓張老師掏錢買魚蟲,一個月彙總報9毛錢吧。
“有發票嗎?”會計問。沒有,不能報。
寫一個報告。校領導不能做主,轉呈區教育局。區教育局以茲事體大,不敢做主,轉呈市教育局。市教育局批複由學校就魚蟲消耗問題研究妥善解決辦法。
方案終於研究出來了:雇用臨時工一人,每日負責撈相當於市價3分錢的魚蟲半瓶(連水),日工資1元6角,每月由教學經費中開支48元。
經會計點頭後,上報區教育局轉市教育局,以完全符合財會製度和一切成文的不成文的慣例常規,順利獲準,付諸實行。
……祖國是一座花園,北方就是園中的臘梅;
小興安嶺是一朵花,森林就是花中的蕊。
花香呀,沁滿咱們的心肺。
……例中以“祖國>北方>小興安嶺>森林”和“花園>臘梅>花>蕊”交叉配合,以從大到小為順序,有條不紊地組織語句。這是從大到小的例子。
(倪寶元《修辭》)
遵章守紀不用≈(近似號)
完成任務不用……(省略號)
在功勞與個人之間不用=(等於號)
看到名利不用+(加號)
遇見困難不用-(減號)
與別人相比不用>(大於號)
看待個人利益不用∞(無窮大號)
(《符號?哲理?座右銘》)
例用“¥0.03>¥1.60”做標題,比用“合理不合法,合法不合理”更為簡潔含蓄。例是一個假設性的連喻。本體和本體、喻體和喻體之間又是一種範圍由大到小的層遞關係,這種關係通過兩組“>”所表示出的簡明程度,文字幾乎難以企及。例的每一句都是一個哲理,也是座右銘。但每句的最後一個關鍵“詞語”不是文字而是符號。這些符號,較之它們原來的涵蘊不知道要豐富多少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