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塘棲女人(1 / 3)

“塘棲出美女!”初聽此話,感覺有些調侃意味,但覺得這是大實話。

塘棲地理,猶如神仙信手撒了把珍珠,有機會你去天上俯瞰,一個個蔥綠的墩阜、渚洲,星羅、棋布。而一派煙雲浩茫,波光粼粼的水,則是千年塘棲的靈魂。此間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氣候溫暖濕潤,於是田疇廣陌,物產豐富。水的滋潤,鋪展開一幅豐衣足食的絢爛圖卷。探水而取的蚌珠,大者徑寸,其色有赤有玄,亦有潔白而光瑩的,綴於發髻,戴於頸項,或研為珠粉吞食,是女人們的造化。絲、綿、布、絹,是蠶桑的產物。稻米有黃秈、廣秈、晚稻、糯米、蒸穀、大麥、小麥、蘆粟;豆類有蠶豆、青豆、黃豆、赤豆、香脂豆、刀豆、紅豆、扁豆;蔬菜有蔥、蒜、韭、茄、薑、香芋、百合、茭白、筍、蘿卜、生菜、芹菜、菠菜、萵苣、芥菜、蒿菜、瓠、葫蘆、冬瓜、黃瓜、南瓜、絲瓜;時鮮水果有西瓜、香瓜、甜瓜、梅、杏、鵝黃李、青綃李、枇杷、五月桃、聖公桃、毛桃、餅子桃、油桃、花紅、櫻桃、橙、橘、甘蔗、火柿、柑、藕、蓮房、雞頭米、沙角菱、水紅菱、雞腿菱、餛飩菱、風菱、紫葡萄、石榴、雞心棗、丁香棗;花卉有蘭、蓮、雞冠、萱、葵、木樨、鳳仙、菊、杜若、靈芝、菽、蓼、蒲、荻、荇、鳳尾、金絲荷葉、蘆;河鮮有鱸魚、鯿魚、鮆魚、鰟鮍、吐哺、鯽魚、鱖魚、鯉魚、銀魚、鰻魚、黃鱔、蝦、蜆、螺、蛙……

一方水土養一方女人。

塘棲女人在這樣的土地上生長,可謂得天獨厚。

塘棲的女人,大致可分三類。一類是經濟型,一類是觀賞型,一類是經濟觀賞得兼。

經濟型塘棲女人,猶如稻米,她的生長過程中也會放花,隻是這種稻花引不起人們的注意,但是她們會引起饑渴者的食欲,像人不吃飯得餓死就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她們被饑餓的男人們像稻米一樣吃掉,她們當然不是稻米。她們有情感,有思想,有屬於自己的浪漫。問題是她們很少有觀賞性,她們在不太漫長的人生中,從人們的目光中從長輩的談話中,甚至從該死的鏡子中得出的結論是,自己應該像稻米一樣被饑餓的男人吃掉。所以,她們也適時很開心地慶賀自己像稻米一樣被男人吃掉。經濟型塘棲女人一般在身材、相貌、膚色等方麵有些不足,但她們在心智、能力方麵都不比觀賞型塘棲女人差,尤其是生活態度,心理素質,毅力韌性都會占優。她們結婚了,她們就像稻米一樣被男人們吃掉了,但是她們依然像稻米一樣體現著實際的價值。她們承擔了繁衍的重任,並且始終以配角的心態讓男人們在欲死欲仙的喘息聲中,充分感覺到她們的存在,她們好像就是為男人而生的。同時她們是家庭主婦。她們恪守婦道,除了陪男人行房事,她們生兒育女,洗衣做飯,下田勞作或幹一份工作。經濟型塘棲女人在感情上一般沒有什麼起伏變故,她們給男人和家庭以安全感。她們一生的追求便是相夫教子,她們任勞任怨,粗茶淡飯而終生無悔。

觀賞型塘棲女人,應該劃入人們為之津津樂道的美女範疇。塘棲美女的構成,當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曆史上看,塘棲是一個移民城鎮,是徽商、閩商、杭商、紹商的雲集,為塘棲的發展注入了不可或缺的活力,他們不僅在流通領域縱橫馳騁,他們更為塘棲美女的產生提供了可能。一般的看法是,塘棲出美女。事實上從地域觀點來看,塘棲美女的確切原產地應該是丁河。丁河地理,河湖港汊,芳洲環翠,重楊啼鶯,菱藕滿載,漁舟唱晚。此地,物產豐富,水氣氤氳。男人們不僅種田,還能打獵,又有些生意頭腦。於是,人的因素,地理的因素,使之成為美女的原產地。運河北麵的德清鄉村,也是衍生美女之地,還有東塘、獐山、雲會、塘南等地,美女也不鮮見。明代以降,塘棲經濟迅猛發展,城鎮的繁榮,使四鄉八鄰的美女們心向往之,她們都有可能嫁到鎮上來,她們終於能夠嫁到鎮上來了。於是,塘棲人的品相開始納入了良性的循環。相貌、膚色、身材的改變,小家碧玉與大家閨秀出沒於大街小巷,這便是關於塘棲人文的一個重要話題。河灣的一株桃花,深宅大院裏的一棵臘梅,晨曦中的牽牛花,或是豔陽下一片燦爛的向日葵,它們便是塘棲美女的生動物化。她們或巧笑盈盈,或芙蓉嬌羞,或風擺楊柳,或暗香浮動。她們已不會引起人們的多少注意了,因為她們不是一個、二個、三個,她們是曆史發展的一個群體。就像百花齊放的花園,人們的驚詫讚歎往往會奉獻給一枝獨秀,對於塘棲美女道理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