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們或依偎在父母的懷抱裏,享受著父母給予的溫暖,給予的愛;或跟隨在父母親的周圍,在父母羽翼的愛撫下快樂的玩耍。這時候孩子的心靈清淨的像一張白紙,不著一點汙垢,他們除了享受愛沒有一絲憂愁,世界對他們來說是無比的聖潔,無比的讓他們放心。而這時的父母麵對著孩子投來的純潔的目光,美麗的笑靨,想的就是如何給孩子以最深的愛,他們完全沉浸在對孩子的愛的喜悅中,至於孩子在想什麼,做父母沒必要知道,也不想知道。
但是,隨著孩子的長大,思維能力的增強,頭腦裏生活現象的侵入,使本來純淨無暇的孩子自然而然的成為思想者了,這是一個人要獨立走上社會的必然。顯然,此時,父母們在麵對已經具有自己獨立思想的孩子,要繼續我們的愛,繼續我們寄托在孩子身上的期望,我們再不了解孩子在想什麼,我們就算不上是稱職的父母了。如果說孩子處於嬰幼兒時期,父母主要盡養育責任,而在思想不斷成熟的學齡時期,父母主要盡教育責任的話,那麼,父母不了解孩子在想什麼,就無法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甚至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會因對同一事物的觀點和意見不同而產生對立情緒,影響親子關係。
而如果父母了解和掌握不同階段孩子在想什麼,渴望什麼,實際上也就知道了自己孩子的身心狀況,以及其與社會發展的融合程度,也會讓父母知道,此時在孩子身上要補充什麼,摒棄什麼,應該說,以上所談論的問題並不是所有的年輕父母們都十分清楚的問題,為此我們編撰本書,意在為所有熱愛和關心自己孩子健康成長的父母們提個醒,並提供一套本極富操作性的了解和掌握孩子思想和心理手冊。
本書從孩子最基本的心理活動入手,用實例再現情景,因而具有普遍性和實用性特點,使年輕的父母們一讀便能輕鬆的和自己的孩子對上號,進而掌握孩子每時每刻的想法,以滿足孩子的真正需要,讓其健康快樂成長。